首页 > 历史军事 > 最漫长的五年 > 229章 一扑上去就开打?!

229章 一扑上去就开打?!(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天心怒 修真者在异世 天医星宗 异界之华山弟子 薄情王爷下堂妻 巫道轮回 重生之步步仙路 御集团:误惹花心大少 倾宸 重生狼孩难养

清晨,重庆依照是一个烟雨朦胧的深秋天气,处于黄桷垭山谷中的周家花园在若有若无的薄雾中一片青翠欲滴,湖光山色宛如人间仙境。

重庆的秋冬季节,仍然能够保留青翠,这是本地的随处可见的黄桷树的功劳,它的学称是小叶榕,常绿乔木。有一个奇怪的特性:以栽种的时间决定短暂落叶(能够很快发出新叶)的时间,所以经常有夏天落叶子,而冬天里却郁郁葱葱的奇观。周家花园,再加上周大少团长附弄风雅,在园子里是遍植松、柏、梅、竹,所以虽然已是深秋,但整个园内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周大少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八点钟了。几个月来,风餐露宿、早起夜寐,这下才算是美美地补了一下瞌睡。林雪儿则是早起了,并没有惊动他,自己在厨房里忙着给他娃煮爱吃的掐掐小汤圆。煮好正准备端上去,就听见周大少团长在房中大吼“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知道他睡醒了。

一推开门,却见闻声来到房中的兰兰妹妹、童湘正把周大少压在床上一人揪一边耳朵,嘻嘻哈哈闹腾着。原来两个女娃子知道他娃昨天晚上美够了,正拿他娃出气啰,还敢得意地吼不知羞的粗野山歌,收拾你娃没有商量……

欢愉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周大少团长午后即乘机返回武汉,率领集结在武汉的部队当晚登车开赴淞沪抗战前线,跟随川军第集团军赶赴第三战区。

而率领川军出川江抗战的西南王刘湘先率领部队到达武汉,部队即被最高领袖分成数个部分,有的划归第一战区的程潜,有的划归第五战区,率领十余万人川军出川抗战的刘湘倒被弄成了一个光杆总司令。最高领袖于是干脆封刘湘一个连战区都不知道是何处的第七战区总司令。

川人拉帮结派那是传统,遭最高领袖这么一弄,部队上下人心浮动,都认为最高领袖这是想借抗战名分化瓦解川军,最终达到其险恶目的。没有一个川军部队动弹,于是在武汉一呆就近一月。刘湘最终还是去南京就任啥子狗屁的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去了。部队就交给了川军第集团军副总司令唐式遵上将。

这次淞沪抗战前线,成了血肉磨坊,中**队往往一个师上去两天就打残了。大本营命令川军等各地方部队迅速赶赴淞沪抗战前线,自然也就不把川军拆散了,于是那就开动啥

说到大本营,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最高领袖发布了命令,国民政府转入了战时体制,为方便全局指挥,以大本营取代了军事委员会作为了整个全国抗战的最高指挥机构。自然大本营的最高首脑陆海空大元帅,必然由最高领袖担任。

九月初,大本营将全国划成了五个战区。周大少团长率部浴血奋战的山西战场是为第二战区。这回因“哗变”事件,周大少团长军衔遭降一级,少将变成了上校,作战地区却是升了一级,由第二战区奉调第三战区(淞沪、苏南、浙江地区)作战。

由于小日本人被最高领袖在华中上海的不明就里的大规模行动所迷惑,觉得好像是受了轻辱。于是,小鬼子改变了原先的征服中国的战略企图(原先的那是相当的凶险:集中主力于华北大平原,先解决了华北问题,与东北连成一片,取得强大的战略大后方,并占领山西,取得肩背之势,打开通往中国华中及以南的门户,然后以雷霆之怒挥师南下,打击中国的腹心中央地区,占领郑州、武汉,再与西进华中上海之日军,形成战略大包围,围歼这一地区集中的几乎所有中**队的精锐中央军力量,彻底摧毁最高领袖的统治基础,消灭或者逼迫中国的国民政府投降,以达到速战速决,解决中国问题,为日本扩展战略赢得最有利的形势),将预计的向华北大举增兵改为了向华中上海地区大量增兵,而且还不得不将华北原有的一部分精锐力量转调到华中战场。

至九月中旬,原先驻防在大连的天谷支队、台湾驻防的重藤支队,也被调往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大打出手,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日本统帅部将中国战事的主战场迅速由华北、山西战场转到了华中上海,决定给大量集结在华中上海地区的中**队之主力,予以重兵打击,陆陆续续又向上海增派了第3师团、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及野战重炮兵一个旅团,独立野战重炮兵一个联队和海军航空兵几个飞行团。

你增兵,娘希匹的,我增更多的兵,最高领袖手中好装备没有,可炮灰多了去而且这次咬着假牙,也几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本钱,轰轰烈烈摆出了一个决战的架势。泥人也有几分尿性,被小鬼子咄咄逼人欺负够了的最高领袖干脆亲自上阵,让原来的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自己的拜把子大哥冯玉祥将军去华北组建一个第六战区。最高领袖亲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上海方面作战。这就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啥。其实是犯了临阵换将之大忌。

随着临近十月,日本人将侵华主战场转入华中上海,成立了(日本)中国上海派遣军,兵力达到了十余万人,拥有重炮三百余门,战车、装甲车二百多辆,飞机三百多架,另以海军大小近百艘舰只组建了第三舰队,以一场陆海空军的现代立体战争的新的作战模式在华中上海与基本上还处于一战样式的中**队打得天翻地覆。

亲自上阵,最高领袖才晓得锅儿是铁打的,顿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部队每天面对小日本的天上、江上、地上的狂轰滥炸,伤亡惨重,不得不再次向上海大举增兵,各地的军阀地方势力的部队也在这时,纷纷奉令调往淞沪抗战前线。而周大少团长的队伍虽然才从第二战区休整下来,由于功勋卓绝,富有打击日军的作战经验,自然首当其冲,被令火速跟随川军第集团军增援上海战场。

而之前的淞沪抗战战场,已有三个作战集团:为左翼作战集团,陈诚上将指挥的第15集团军、第19集团军;右翼的作战集团,张发奎上将指挥的第8集团军、第14集团军;中央作战集团,朱绍良上将指挥的第9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队在淞沪抗战战场上兵力也高达四、五十万人,而且几乎全为中央军精锐部队。

两月的血战,中央军精锐伤亡惨重。就连陈诚上将起家的第18军,也在罗店血战中几乎被打残了,旅长以下伤亡达一万五千余人。将士们如海的鲜血也使最高领袖认识到拿自己的压箱底的中央军精锐在日军的重炮、舰炮、战车、飞机的猛烈打击下,死守阵地拼消耗当炮灰,非常不值当

于是想起了那些纷纷请缨要上来报国杀敌的各地地方军阀势力的队伍,战斗力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架不住人多势众啥,那就上来吧

小日本人两个月来,同样头疼,战线裹足不前,算是啃上了中**队中的硬骨头(中央军),损失也是不小。

曾经狂妄叫嚣三个月就能征服中国的日本统帅部,打了两月,在弹丸的上海尚未取得多大的进展,更是恼羞成怒,继续向华中上海增兵。

在十月,日军统帅部下令编成了第十军(上海),增援上海战场,准备以其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形成钳形攻势,一举打破此前的僵局。

小日本的军是一个战时编制,可大可小,但最小也有十余万人,像这个第十军,所辖兵力就有第五师团(华北转调,就是那个遭周大少团长欺负够了的原先的板垣征四郎老鬼子率领的第五师团,重新整编后,又成为了两旅团四联队的两万多人的大师团,架子还是很大,但战斗力已经不如原先的广岛老鬼子们了),第18师团(满洲转调),第114师团(日本国内新编,一个一万八千余人的乙种师团),第117师团(国内新编),军直属部队和兵站部队(由华北转调),第一、第二等后备步兵团(国内新编),并增设海军第四舰队,专门负责向上海转运兵员和物资。

就在周大少团长的队伍跟随川军大部队开赴淞沪抗战战场的途中,日军统帅部下令编成华中方面军,这是一个日军比军编制更大的一个战时编制单位。由松井石根大将担任方面军总司令,统辖侵华日军之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