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最漫长的五年 > 227章 西飞重庆

227章 西飞重庆(2/2)

目录
好书推荐: 天心怒 修真者在异世 天医星宗 异界之华山弟子 薄情王爷下堂妻 巫道轮回 重生之步步仙路 御集团:误惹花心大少 倾宸 重生狼孩难养

其中一个曾经跟随周大少团长参与了收复日租界战斗的弟兄认出了这片曾被小鬼子霸占的地方。可以这么说,全面抗战一爆发,周大少团长就毫不客气地割除了这个自1894年《马关条约》签署后的吊在重庆的大毒瘤,在中国土地上众多的外国租界中,重庆王家沱日租界是最早回到了中国人手中的一块土地,周大少团长至今仍然非常自豪。

重庆早已经不是周大少团长刚刚穿回来的35年的那个时候的样子了。随着周大少团长等一大帮渝帮工商界人士的大力发展,到1937年底,重庆已经由一个普通的大西南内陆陆地水陆码头型城市,变成了工、商、农、科学、文化教育等门类齐全,欣欣向荣的大西南首屈一指的战略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中心,虽然四川的省会还在成都,但重庆俨然

已经成为了大西南发展的高地,并带动了这一地区的蓬勃发展。

重庆市的人口数量从35年的30余万人,剧增到37年底的六十余万人几乎增加了一倍以上(到38年以后,更是快速膨胀到了一百余万人)。

而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一大批日本人占据华北等沦陷区的、东部打得热火朝天的战区的达官贵人等经济比较富裕的人们,纷纷像潮水般的涌入了重庆这个远离战火的新兴发展的大都市,往日还显得乡土气息浓厚的山城,仿佛一夜间就繁华洋气起来。马路上汽车拥堵,人们衣着光鲜,各种新潮商品琳琅满目,商业气息空前。

面对大量的建设工程,周大少团长控股的山城棒棒军总公司下属的马二哥领导的基建公司,已经成了一个拥有土建、设计、安装、装修等等十余个分公司的庞大集团,光是有钱人在重庆各处修建的大大小小的新公馆、别墅、洋楼,和周大少团长这两年提前低价买下的大批土地上的住宅小区、商业区的基础建设项目,就让马二哥手底下的两万多人,忙得脚不沾地。

而周大少团长告诉马二哥,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如此繁荣还能持续四、五年啊。马二哥说句实在话,当时都幸福得晕了,就这一年半载赚得钱,就是一个不好公开的天文数字了。

扩军,大扩军受到鼓舞的马二哥雄心勃勃要把人马扩大到五万余人,各种专业公司增加到二十余个。

重庆市的市政建设,也随着这两年的重庆以卢作孚、林汤圆、周家欣等为代表新渝帮的一大批工商贸企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税收而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说到处矗立的楼房、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了,山城的市民们还惊奇地第一次领略了繁华街市的灯红酒绿、光怪离奇的夜世界,古老的城市仿佛一步就进入了现代化,成为了与上海相似的长江一头一尾的两个中国颇有现代化色彩的大都市。

随着从东部淞、沪、杭、宁等一带大量西迁而来的工矿企业扎根重庆,特别是落户周大少团长开发的重庆南岸几十平方公里的叶州工业带。数以十万计的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有一技之长的外地人,大多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被重庆人称为下江人),使山城重庆变得都有些拥挤不堪了。

在重庆市中区,江北,江南的所有空地上,都几乎成了一个大工地,建设着无数的,或宽大的公馆、别墅,或密密麻麻的简易住宅楼(周大少团长考虑抗战期会涌来近百万人,吩咐设计建设的当时的廉租房,由于买地的价钱低,房租价钱自然很低,申请条件很简单,能够满足几乎所有中、低层人们的住房需求。自然,那些住得起高档公馆、别墅、洋楼的,

绝对不会像现在有些人那样自降身份,去跟这些只求一个遮风挡雨之处栖身的人们争这些周大少团长专门开发的廉租房)。

整个重庆市区的范围,迅速向西、向长江对岸的南岸区、向嘉陵江对岸的江北区大大地扩展,市区面积一年多膨胀了二、三倍,达到了令人称奇的一百余平方公里

当然,随着上千家的工矿企业迁入重庆,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来渝的同时,也有大量四川当地人涌入重庆寻找生活机会,他们大都是城市生活的最下层了:棒棒军啊,三轮车夫啊,小摊小贩啊,告花儿,小偷,ji女啥子的……

与经济蓬勃发展相对应,随着周大少团长的新东方影视公司等文化产业的巨大带动,重庆也成为了一片文化的西部热土,这里面自然有已经被他礼聘为新东方影视公司的首席编剧的田汉等文化艺术界名人,逐渐从全国各地也汇集了(38年以后更盛)几乎国内所有著名的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画家、音乐家、戏剧电影名家大腕和报人记者等等:矛盾、洪深、夏衍、老舍、胡风、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冼星海、沙梅、金山、白杨、张瑞芳、秦怡、邹韬奋、张金銮……

以文化艺术界为中心的社交界也建立起来了,周大少团长早在一年多前就悄悄在他所知道的沙坪坝磁器口镇、白沙镇,和江北区的北碚镇等地方购置了大批低价土地(当时这些偏偏角角的地方,有的荒坡低到一元钱买得到好几亩),于是这些地方就迎来了空前繁荣的文化硬件设施建设。

结庐在人间,不闻车马喧的这些离大都市地理位置稍微偏远的但学习、生活环境绝对一流的地方就成了这些文人墨客的自然选择(周大少团长又不想在他们身上赚钱,几乎等于白给他们住)。

而全国已经有几十所大学,十余家报社与周大少团长所创办的“西南文化交流中心”联系,搬迁或正在搬迁到以上周大少团长专门建设的文化地区的著名大学截止到37年底就已有十九所,其中有著名的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立音乐学院、国立艺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这些历史上是西迁到大西南各地,最远的甚至到云南昆明去了)……等等。

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和他们的教授讲师所聚集的以上地区,给重庆乃至大西南带来了这个时代的中国最急需的也是最缺乏的高等教育和各种宝贵的人才。周大少团长一直渴望的人才需求,也被他巧妙地以硬件换软件,一偿所愿。重庆市其他工商界人士简直对他娃这笔买卖佩服得五体投地。

早已经洞悉这种大势,并一直默默地持之不懈努力的周家欣、林汤圆的万家工商贸集团

,昂然站在了时代大潮的前头,成为了弄潮儿

林汤圆为此常对身边的人说:“识大势者得大发展晓舟两年前初出,即已看清目下之大势,并一直为之不懈努力,才有我们万家集团今日之辉煌晓舟之功,无法估量,啷个评价亦不为过啊”

随着万家工商贸集团的自身发展和南岸工业带的需求,周大少团长在重庆南岸叶州工业带玛瑙溪一带开辟出了一个军民两用的机场,取名叫江南机场。

军用自然指周大少团长剩下的那一架霍克-3型教练机,由于防空团已经出川抗战开赴了武汉,留在重庆的防空团空中分队,没有了协助防空团训练的任务,仍然繁忙,担负起了培养飞行员和地面技术保障、后勤人员的工作。

怀着颇为自豪的成就感,周大少团长和兰兰妹妹所乘坐的飞机安全顺利降落到江南机场上(至于那个长江中的珊瑚坝跑马场野战机场,就成为了闲时跑马,急时备用的后备机场),一打开机舱门,好家伙,黑压压一大群人来迎接这个名动天下的杀倭少年英雄。周大少团长则兴奋地对着人群大喊:“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谢谢各位书友大大支持)。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