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三峡行之张飞黑牛肉与万县石烫鱼(2/2)
首先是几个当地挑夫挑了几担大小像鸡蛋大小的河卵石进来。石老板急忙喊其他几个也坐了周大少团长的弟兄的馆子老板按各自店里的人数分河卵石。众人大奇:咱神仙团长破了奉节白帝城的诸葛的八卦石头阵,跟石头杠上了?难道请大家吃石头啊?我们也不是孙猴儿啥,吃铜汁石头子能行?还真瞅见老板们把石头洗干净了,扔进炭火里烧,不会真是让咱们吃石头吧?!
然后又见伙计们买回来几十个铜盆,吃完石头吃铜汁,真把咱们当孙猴儿啦?!
除了等着周大少团长独创的美味佳肴的二、三百弟兄们静静地一脸好奇的看着,几个馆子的人们,从老板到大厨、伙计们一直忙得手脚翻天:烧石头的,片刚才的买回来的鲜鱼的(看到这人们才松了一口气不是吃铜汁石头是吃鱼哈!),跟着周大少团长在调制底汤的……
周大少团长最忙,一会窜到炭火前看石头烧的怎么样;一会溜到厨房看片鱼;一会又指导几个饭馆老板往几十个铜盆里分倒汤料,加些啥子东西……。
一切都整归于了(川渝方言弄妥当的意思)。每桌子弟兄面前都摆上了一个配好底料配菜的用小火稍微熬制过的装满汤料的大铜盆,散发出一阵阵诱人食欲的浓香,另有鲜鱼片子若干,自己愿意配啥子作料的调料碟子若干。
啷个吃?虽然铜盆里的汤料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但这鲜鱼片扔到起这微微烫的汤里也不得熟啊!难道是就着这汤料吃生鱼片?……人们奇思怪想起来,真有人夹起生鱼片子沾点汤料就想往嘴巴里送,结果遭大家像看瓜娃子一样看到起,连忙丢下。
“小心,小心!大家闪开点哈,石头烫得很哟!”只见石老板和几个伙计端着一盆暗红的河卵石出来了。往装好汤料的铜盆里一盆十几颗石头一放。立刻,汤沸腾了起来,一股股浓香直冲大伙鼻子,大家都惊奇地看着这一幕,也没人动弹,都呆住了。
周大少团长大喊,“啷个愣起搞啥子,把桌上的鲜鱼片烫进去啥!两分钟后,大家就可以尝到这鲜嫩无比的万县石烫鱼了。”
闻听周大少团长此言,大伙这才七手八脚忙往沸腾的铜盆里倒鲜鱼片:只见汤盆里的薄鱼片迅速变成了雪白色,跟红红的汤料,黑黄的配菜(黄花、木耳等)一起翻浮滚动着,就像一个色彩缤纷的神奇美妙的魔法盒子。
别说林大小姐等人,就是见多识广的饭馆老板们、大厨们也是第一次看见这烧红的十来个河卵石能有如此奇效,硬是用两分钟就变出了一盆香气扑鼻、色彩缤纷的石烫鱼。也不顾烫了,老板们和厨子先用筷子一拈尝之下:那个鱼片之鲜之嫩,超出他们的想象!鱼似熟透,却刚断生;入口即化,却能拈起;鱼本身鲜味即在,却又有料之香汇。老板们和大厨们都要哭了,鱼能做到这样子,今生也不枉开馆子做大厨了。
在周大少团长的队伍分坐的几个馆子里,上演着几乎相同一幕。大家一致的看法:周大少团长已经脱离了做菜的这个境界了,他完全是在大变戏法!
一个喜剧的场面出现了,就是开馆子的老板、做菜的大厨跟下馆子的食客全聚在一起大快朵颐!在这一等一的美食面前,哪个瓜娃子才会客气。你不见吴老爷子都六七十岁了,照样站起来用筷子灵活地不停地往自己的碟子里划拉鱼片。十一个大师傅们,不仅吃得红光满面,光头铮亮,连袖子都挽起来了,要抢谁抢得过武僧。吃素?那是吃好东西无数!
近千斤鲜鱼一扫而光,数百颗河卵石也被一抢而空!弟兄们,特别是一些北方籍弟兄以为这鲜嫩美味无比的好吃得不得了的石烫鱼全靠周大少团长神奇无比的这些个圆乎乎像鸡蛋大小的河卵石的功效。纷纷捞出几个洗净放在身上,想自己哪天也显摆显摆这神奇的戏法。其实这就是一种加工食材的方法,跟锅坐在火上烧差不多,只是热量散发均匀和适度罢了。没有周大少团长秘制的汤汁底料,也就是清水煮鱼个嘛,哪有那么好吃?
从此以后,石老板几个也不卖蒸笼笼了,干脆整起了万县石烫鱼。江边边上的人都爱吃鱼,却也是第一次看到起如此烹调鱼的,新奇之下一尝还细嫩鲜美无比,那生意自然好得出奇。顺城街则几乎成了石烫鱼一条街,在万县上下水的人们都知道了万县新出的石烫鱼的名号,竟然把万县蒸笼笼的几十年的风头都抢了去。万县石烫鱼声名更是大振!
这一下子全县一下子涌出来几百家万县石烫鱼了。石老板和最初经营万县石烫鱼的老板们一看之下,急了!老子们才是周大少团长亲授的正宗的真资格的万县石烫鱼啥,这一火色出现了啷个多的假李逵,啷个得了哟!这个时候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急得莫法子,上水到重庆找到周大少团长。周大少团长想了一个主意,老板们哈哈大笑回来了。
于是在万县顺城街万县石烫鱼一条街上,石老板等几个真资格的万县石烫鱼店子前,都挂着老板们和周大少团长的大幅合影,上书:“真正的正宗万县石烫鱼,弟子们跟亲授周师父合影为证!”早就听说有这等奇事的人们蜂拥而至这几家饭店馆子,那生意做得不摆了。而门前合影中的瘦弱年轻的周大少团长师父处于各位老弟子们中间笑眯眯地看着眼前这一切,更添一份闲趣轶情。
(重庆天气热,老鹰更不歇;大家支持下,就当避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