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皇城阴云(2/2)
张让看了看了刘协,见刘协也不说话,只是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直到张让给太医眼色,让太医吩咐说皇上须休息静养,刘协这才退出德阳殿,刘协一出德阳殿,张让就立刻从后面跟上来。
“协皇子请留步,张让有些事,想请教伯和皇子,不知皇子可否以诚相告?”
刘协转过头来恭敬道:“哦,是张让大人,不知大人有何事?父皇之事让张让大人多劳心劳力,实乃大汉之忠良,若有事,我既身为刘姓子嗣,定会已成相告。”
“皇子勿须如此,张让不敢当,只是张让想问,协皇子之前所说的那个道人真的叫,左慈?”
刘协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心中不由对这点留了心,似乎张让很关心那个道人的问题。莫非这张让认识左慈不成?还是说另有他意?刘协一时也想不明白。
便见,张让点了点头,好像心神微定,接着便对刘协拱手道:“那就多谢协皇子了。协皇子此次安然回来,真是高祖有灵,保佑皇子!张让欣慰不已!”
“多谢张大人关心,哦!对了,协儿其实还有一事想求张大人!”刘协这时忽然想到一事,这件事本想晚些说,不过既然跟张让说上话,就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刘协相信张让应该不会拒绝自己。
如今眼看汉灵帝要驾崩,刘协之所以会选这个时候回来,就是看准了这回十常侍不会动自己,反而会事事相依,跟自己搞好关系。
果然不出刘协所料,张让立刻道:“协皇子尽管说,张让定当竭尽全力!”
“其实此事说大也不大,因为我之前被人所救,那人乃是庐江人,多亏了他,我才能存活到如今。这人名为伯和,人称伯和公子,在当地颇有名气,乃是孝廉之人。协儿跟他有所接触,见他德才兼备。其家里也颇为富足,闻其颇有想报效朝廷之意,一直想买官做那庐江郡守,可却苦无门路。协儿见此,甚感其诚,所以便想求张让大人做这个门路,待父皇有所好转,便跟父皇谈及此事。若能够成就,此人定会奉上全数金银,一分不少!”如今刘协年小尚无字,也不用担心张让对“伯和”这个名字生疑。
张让一听此事,有些微微的惊讶,不过还是说道:“庐江,那可是一郡的太守!官封两千石,这要买官也要两千万才行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两千万钱,完全可以位列九卿之位,何苦只做一地方太守?”
刘协道:“此事张让大人有所不知。伯和公子家世代是庐江人,有祖业在此,历代祖宗坟墓也埋在庐江之地。所以便想守着祖宗之地,为当地百姓谋福。至于钱财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吾见其家底殷实,这两千万钱,还是拿得出的!”
张让犹豫一下问道:“不知这现任庐江太守如何?”
“现任庐江太守患病而死,协儿到得那里便见到有人举丧,一打听便知是现任庐江太守病逝。伯和公子与其有旧,所以便托孤于伯和公子。其本可暗中取而代之。但其人终于大汉王朝,还是希望得到一个正式的受封!而且庐江郡如今有其他的不忠之人想借着这个机会浑水摸鱼。若是他伯和公子不能尽快受到朝廷任命,想必迟了会有变数。其人即为协儿的救命恩人,所以不得不多为其着想。”刘协认真说道。
这时,张让不由的瞟了一眼东来的方向,东来见此轻轻的点了点头,给了张让一个肯定的眼神。
张让点头道:“原来如此,既是如此,吾待皇上有所好转,定会告知皇上,对这个伯和公子有所封赏!”
刘协心知道,现在十常侍颁布命令根本不需要经过灵帝知道,这件事只要张让点头,那么就完全可以办成,再次拜过张让道:“那就多谢大人。”
“协皇子不必如此,这都是张让应该做的!”张让谦和道。
“那既然如此,伯和便不打搅张让大人,父皇还要劳烦大人照顾!”
“这是张让分内之事,如今董太后可是极其想念伯和公子,吾已派人通传了。协皇子还是快些去吧,免得太后着急了!”张让一副语重心长的说道。
说罢,刘协便拜过张让,自己带东来离去。
待两人一走,赵忠便从后面跟上来道:“我们这位协二皇子,可不简单啊!我们是不是该……”说罢,便做了一个切的手势。
张让抬起手,摇头制止道:“万万不可,这协二皇子确实不简单,但是,他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他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况且我们在他身旁安插了眼线。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他分毫!”
赵忠闻此点点头,说罢张让看了看转阴的天空,便与赵忠退回德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