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高家继能(1/2)
整个幽州,共分九郡,分别是:涿郡、渤海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高句丽郡、乐浪郡。
其中,高句丽郡与乐浪郡虽然名义上归幽州所辖,实际上,这两郡本是番外邦国,后因故臣服,但基本上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自治。只有遇到麻烦事儿时,才会想起向幽州方面求助。若是中土暗弱的话,这些番邦大抵是会挑起反旗,迅即来中原烧杀劫掠一番。若论起天下不要脸之徒,当属这两郡番邦为最!
而幽州直属的七郡之中,涿郡与渤海郡位于偏西南的内陆不与胡地接壤,而其它的五郡则全都在北部的边境之上,与胡地的鲜卑、乌桓、匈奴等诸多胡部都有接壤。
更主要的是,除了涿郡与渤海郡两郡位于关内,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这四郡的大部分以及辽东郡全郡,都是位于关外,没有长城可守。
地广人稀,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又基本无险可守,幽州自古战事不断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特别是每当遭遇暴雪,漠北的牧民难以维持生计之时,率众南下劫掠,也成了历代各部胡人统治者的发家致富、转移内部矛盾的必然选择。
当然了,胡人每次来幽州劫掠,也大抵都是以这些关外的郡县为主要目标,至于关内,由于有守军戍守长城,加之胡人不擅攻城,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
可每次都是看着胡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肆意烧杀劫掠,那些受害的百姓当中,很可能就有自己的亲朋故旧,这不论是对关内的百姓还是对关上的守军,都是一种异常痛苦的折磨!
故而,在整个幽州,上至州牧都督,下至贩夫走卒,对于胡人都有着一种刻骨的仇视。
奈何,与胡人各部交战数十年,大大小小也打了上百仗,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以失败而告终。没计奈何之下,众人只得暂时息了报仇血恨的心思,但仇恨却就此埋了下来,而且大有越积越深之势。
而今的代幽州指挥使、后将军高继能,便是这众多仇视胡虏之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这高继能,本是武将世家出身。其祖父高琼本是随先太祖皇帝打天下的一大开过功臣,官至征北将军,并加封武威侯,可以说是位极人臣、显赫一时。高家六子,也大都秉承了乃父之志,熟读兵书、勤修武艺,早早的便随父征战沙场,闯下赫赫威名。
所谓,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高家老爷子倒是运气不错,如今已经八十多岁,仍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可高家诸子,却没有乃父之能,抑或是没有乃父那般好运。总之,如今高家六子已经战死了五个,而且还都是死在了幽州战场之上,至今只余下了一个老幺,还因故心灰意懒,三十出头便出家为僧去了,至今已有十余年了。
高继能做为高家第三代的长孙,自小便被爷爷寄以厚望,当成高家的接班人来培养。高继能倒也争气,如今不过二十出头,便已经官拜后将军,并代行幽州指挥使之职,总算是继承了乃祖的之志。
当上了这个代幽州指挥使后,高继能可谓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幽州各部驻军打理的井井有条。
比较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驻守幽州已经五年有余,可高继能依旧没能够在对胡各部的作战上取得一场大快人心的全面胜利。
这可不单单是国仇家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继能迫切的需要一场大胜,来向世人证明,高家已经后继有人了!而我高继能,也不是凭着祖辈的蒙荫才当上将军的,而是有真材实料的,是货真价实的将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