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结局(下台鞠躬)(1/2)
收费章节(28点)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结局(下台鞠躬)
皇后发怒,皇上只好偃旗息鼓,想想儿子虽然是老婆生的,但基因还在自己身上,加上后期教养的偏差不能怪老婆。顿时就歇菜了。好言好语地哄了半天,才算是把毛理顺了。但是弘晢的处理问题却让胤禩又添了一桩心事。
两人扯皮到最后,还是胤禩投降,听老婆话,放任自流,他要出京,就放他出京,只把责任推在胤禟身上,限期返回便是。
谁知道,此例一开,弘晢就如同鸟出樊笼,成天想着出公差。虽然每次出去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就回来了,期间也有家书往来,可是这孩子不着家的个性却让敏芝感到很受伤,幼儿时期的小雏鸟现在翅膀硬了,劝不动拴不住了。也不知道他下次回来的时候,还会不会记得到永寿宫来请安。
以后,每次遇到弘晢来辞行,敏芝就会如此伤感一次,他越长越大,越走越远。期限也越来越长。因为他经常出外差,信鸽又不是百分百可靠,敏芝苦思冥想之后,还是决定把现代邮政制度做一个返祖,挪用到大清朝来。
可是,令她伤心的事情还在后面,等她把弘晢第一次通过邮寄的方式寄来的家书送到慈宁宫的时候,已经是太后病危的时候了。
德昭十五年十一月,太后病危,敏芝亲奉汤药数十日未见好转,胤禩每天下朝第一件事是到慈宁宫问太后安,第二件事是纠集太医院所有太医开小会。并诏令儆恪公主与额驸即刻返回,当然也包括飘在云南慰问边防驻军的弘晢。
德昭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太后弥留,胤禩携皇后及皇弟容亲王,皇妹固伦儆恪公主和额驸以及一众皇子皇孙,包括儆恪公主的儿子一起围绕在老太太身边。敏芝在床边红了眼,老太太却左顾右盼:“晢儿……还没回来么?”胤禩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转身看窗外。
敏芝一边哄着老太太一边流泪:“他就在路上,这会儿恐怕已经进了神武门了,皇额娘再等等,再等一等……”然而,太后终于还是没等到弘晢归来就闭了眼。享年七十九岁。
第二天,当弘晢风尘仆仆赶回来,却得知祖母已经仙逝,当即跪在慈宁宫外的广场上,久久不起。一天以后,弘晢被削爵,闭门思过。没有期限。
敏芝没有去求情,因为她不知道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儿子,打骂他,不忍心,说他他又不听,放任的结果得来只是自己伤心。太后病逝,弘晢禁足,敏芝心力交瘁,多少年不犯的喘症,又发作了。胤禩因此更加迁怒弘晢,勒令谁求情一律先杖责五十。
四五六三位阿哥都被挨了板子,朝臣们更是噤若寒蝉,不敢出声,就连容亲王也以为母守孝为名在家躲了锋芒。朝野上下对于本朝第一荒唐贝勒的荒唐事早已不当新闻谈资了,只是这一次,二阿哥是触到了皇上的逆鳞了。
谁都知道,太后和皇后是皇上最珍视的两个人,现在二阿哥的事让太后抱憾而终,让皇后旧疾复发。皇上怎么能不怒?
替弘晢求情最执着的人,是弘晏。他先去求母后,看到敏芝气喘吁吁地躺在床上无力起身,转而又跑去了养心殿,胤禩盛怒之中当然没有心思见他,但顾念着他比玻璃还脆的身子骨,没有对他用杖刑,只是让人送他回府。
弘晏无奈,叩开了弘旺家的门。作为弘晢的双胞胎哥哥弘旺对这次事件没有一个字的表态,这让众兄弟觉得大哥很不厚道。可是,当弘晏看到弘旺本尊的时候,心中的不满又全都打消了,大哥和二哥是双胞胎,和五弟六弟一样,兄弟间存在着微妙的心灵感应。何况大哥绝不是那种见死不救的人,他在家避祸绝对有他的理由,可是眼下,大家都试过了,皇额娘又病着,还有谁能救二哥呢?
德昭十五年冬至,皇上重启景陵安葬太后,并追封她为孝慈仁皇后,比康熙其他的皇后封号中加多一个字,以示尊崇。孝慈仁皇后奉安时,胤禩命众亲王贝勒及皇子们全部都出动送行,唯独皇二子弘晢依然禁足。皇后也因为凤体欠安而未能成行。
德昭十五年的新年晚宴因为太后新丧皇后缺席以及二皇子禁足而变了味道。胤禩一个人坐在龙椅里,面对坐下一众皇子及宗室亲王,大家都是默默无言。弘旺坐在首位却至始至终都没有抬头,只是闷头吃饭。
胤禩当然看在眼里,散席之后父子二人相携来到永寿宫。敏芝已经喝完药歇下了。听见说皇上和大贝勒联袂而来,连忙借着秋菊的扶持想要起身。胤禩已经先一步进了内殿:“别起来了,喝了药就要好好歇着,我知道你担心你那宝贝儿子,我把旺儿带来了,你问他吧。”
说着挥退了内侍,亲手帮她扶正身子,垫好枕头,知道有喘症的人平躺着会更不舒服。弘旺上前请安,敏芝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和他谈过吗?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弘旺皱了一下眉毛:“儿臣不敢隐瞒,二弟之所以频繁离京不愿归家,实于市井流言有关。至于是什么流言,儿子实在是难以启口。请皇阿玛皇额娘见谅。”
说完,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二弟对于没能见到皇玛嬷最后一面深感自责。”胤禩的脸色铁青:“弟弟如此顽劣不堪,你这个做哥哥的也有责任”“是,儿子知错,只是二弟的心结,儿子觉得……”弘旺抬了一下头,飞速地扫了一眼敏芝,又低下头:“只有皇额娘才能解开。”
胤禩一口回绝:“你皇额娘都被你们几个气成这样了,还让她操心?回去告诉他,好好地给朕反省,什么时候反省好了,什么时候出来”弘旺点头,刚想告退,敏芝叫住他,喘着气说:“旺儿,你告诉他,皇额娘……”
“好了别说话了,我听着都累”胤禩打断她:“歇着吧,我已经把年初一的祭祖活动交给皇贵太妃了,你就别操这个心了”弘旺退出去,敏芝想说什么被他打断,急得一阵咳喘。胤禩眼神一暗,挥退了弘旺,过来把她抱在怀里,帮她顺气:“你看看,很久都不犯的毛病,这会儿又开始了自己的身子这样,还老惦记着那几个。你不是说他们都大了,既然都大了,就随他们去吧。”
“你舍得,我舍不得啊晢儿他……”敏芝刚提起几分声音,就被胤禩制住:“我知道,你的心思,我焉有不知道的。晢儿闹什么别扭,我也知道,我想,旺儿也知道,可是,我们都无力去改变。他走上这条路,比你我想象的都要早。怪只怪,你把他们两,都生得太聪明了。”
“你就让他一条路走到黑么?你怎么能……怎么能这样……”敏芝有些急,想翻身起来却被胤禩紧紧抱着:“没事的,他比我幸运,都是你我亲生,再多的隔阂误会都会消散的。倒是你,许久不见你这样病着了……我有些担心。”
敏芝喘着气偎在他怀里:“我没事,只是累了……”胤禩依然搂着她,敏芝却说:“明天是年初一,有很多事等着皇上去做,皇上还是早些安置吧。”
“朕歇在这里。”胤禩不为所动。敏芝皱眉:“可是,我这样……”好半天,胤禩都没有声响,最后,敏芝困极地睡去,眉头还是深深地皱着。胤禩伸手想要抚平这褶皱却颓然放下,幽幽叹了一声:“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多关心自己一点,总是为了别人。忘了自己。”熟睡的敏芝当然听不到他的叹息。
弘晢的禁足一直持续到德昭十六年三月才结束,他错过了除夕,新年,皇上万寿节。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永寿宫给敏芝请罪,并且发誓再也不做让皇额娘担心的事情了。
敏芝并没有表示欣喜, 只说你喜欢怎么活就怎么活吧, 只是心里惦记着我们这些个家人, 我们就满足了。
弘晢在后来的四年里的确乖了不少, 最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他的长子长女相继诞生。自己做了爹, 他该收心了吧, 敏芝安慰地想着。
德昭十六年, 先皇长子胤禔卒, 胤禩特别宽待, 把他生前爵位直郡王还给了他的儿子, 他自己则以贝子礼安葬。实际上胤禔早德昭七年海军刚建成的时候比胤礽先一步出海。
只是他的情况和胤礽不同, 圈禁终生的命令是先皇下达的, 胤禔不能活着出去, 而他的孩子也不像胤礽的孩子可以带出来抚养。因此胤禔自己提出要求, 等到幼子成年之后才宣布他的死讯。
胤禔去的地方是现在的东印度群岛, 比胤礽去得更远些, 所辖地盘也比他的大。当他发现当地土著以汉语为母语时, 果断决定将这里作为自己人生最后的奋斗基地。可是, 他没能完成, 他的幼子子承父业, 在德昭二十五年的时候蚕食占领了整个东印度群岛。
这段时间, 又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尘埃落定, 这就是, 大清有了自己的国旗和国徽。
敏芝一直想大清有一面统一的国旗, 这么理所当然的事情遇到以八旗为根基的清朝, 瞬间变成了难题。红白黄蓝都想唱主角, 挣得不可开交。
德昭十二年, 大清吞并朝鲜, 胤礽奏请以正黄旗竖于朝鲜王宫顶上以显示主权遭到下五旗旗主的反对, 这才使国旗问题真正迫在眉睫。
当自己的意见被驳回之后, 敏芝对第一版大清国旗不抱幻想。结果, 当画院把初版图稿呈呈上来的时候, 她差点没被茶水呛死, 一条红白黄蓝四色的五爪盘龙, 背景是大面积的明黄。从没见过这么脱线的国旗。
当年改制军队的时候, 就刻意地模糊八旗的概念, 只用代表正黄旗的三角旌旗做军旗, 表示军权皇帝独揽。没想到现在又还回去了, 大清还是走不出八旗共治的困局。
但是, 她还是想尽力做点什么。于是她画了一副新的样稿, 龙还是那条龙, 只是改成了黑底金鳞, 盘龙的四周是红白蓝三色祥云围绕, 背景依然是明黄的颜色。
最后, 皇后的样稿得到了军机处的一直认可,国旗的主图案同时被确定为国徽, 加盖在大清对外文书上, 代表国家。
德昭十九年夏天, 胤禩带着老婆去了新建成的一座园林, 并告诉她这做座园林被定名为渲园, 是专门送给她的礼物。最关键的点是, 这座园子, 是胤禩亲自命名, 弘晢亲自督造,设计方案孩子们都有份。
敏芝一直被蒙在鼓里, 直到胤禩带她来了, 弘旺带着弟弟们给她做导游讲解的时候, 她才感动落泪。德昭二十年, 弘晢自请去俄国之后, 她每年都会带着孙子到这儿小住几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