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库银!大案的开始(1/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逗弄了一回孩子,已经过了时辰了,宋龄娥还是有些恋恋不舍,直到两个孩子都在她怀中沉沉睡去,才交给照管的嬷嬷和谙达,带着柠蓝、安德海和李莲英走了出来,走到明清宫旁的甬道上,忽然见到肃顺急匆匆的跟着上书房的太监走了过来。
那太监姓姜,宋龄娥倒是认得,他见了宋龄娥喂喂一惊,行了个大礼。后面的肃顺也只得跟着行了一礼说道:“给懿贵妃请安。”
宋龄娥嗯了一声,说道:“肃大人不必拘礼了。这急匆匆的却是到哪里去呢?”
肃顺微微笑道:“有要事向皇上禀报,看贵妃娘娘是从阿哥所出来,想必又去看望大阿哥去了。这也是,这女人嘛,就是该多带带孩子,弄弄针线什么的,政事什么的还是少掺和为妙,以免宫中人妒忌就不好了。”
宋龄娥淡淡的笑道:“不招人忌是庸才,肃大人也是有很多人嫉恨的啊。”
肃顺哼了一声说道:“奴才对皇上忠心耿耿,何惧他人忌恨?时辰不早,奴才告辞了。”
宋龄娥笑着点点头,看着肃顺走远,暗想这肃顺又查到什么了,这么急匆匆的去见咸丰,正在纳闷,只见远处乔致庸居然也是急匆匆赶了过来。
安德海看了低声说道:“今儿什么日子,户部的两位大人都来了,难道有什么大事生?”宋龄娥皱眉说道:“别瞎说。”
乔致庸在黄河下游数省救灾完了之后,转道河南勘察了各地的水利,也上了一道详细的奏折给咸丰,上面提到了河南段黄河堤岸急需加固,否则有溃口改道的大祸。咸丰倒是应允了,让乔致庸先计算户部余银,让后详细报上加固河堤的章程。乔致庸这些天都在忙这个事,难道这事有什么变故?
乔致庸小跑着过来,见到宋龄娥也是匆匆行了一礼,低声说道:“贵妃娘娘借一步说话。”
宋龄娥知道出了大事,否则他不会当着柠蓝等人的面如此说,当下轻移莲步,走过几步,低声问道:“什么事?”
乔致庸小喘着说道:“这些天我和肃顺清点户部存银,现户部账册上的银两数和银库里存银实数相差很大,总共不见了五百多万两银子。”
宋龄娥大吃一惊,问道:“怎么会相差这么多?你们户部日常不清点的么?”
乔致庸说道:“我到任才两天就奉旨赈灾去了,回来之后接手清点,就现这样了。肃顺近日也是才担任户部侍郎,奉旨和我一起清点,现了不对。开始我和肃顺还道又像道光年间那般,出了谷道藏银的事,但昨夜里我们俩连夜密审了几个守银库的库兵,那几个库兵都不肯招认。后来肃顺又命人锁来司员忠麟、王熙震,严审之下,两人招认,有人指使挪用了五百多万两银子,分别存入了京中各大票号,以短期分存的形式获取厘息。”
宋龄娥倒抽了一口凉气道:“户部银库监管森严,若无上官参与,何人能挪用如此多的现银?汇通票号也有户部现银存入喽?”
乔致庸微微迟疑,脸上有些尴尬的说道:“汇通票号向来不问银两来处的,而且也多有工部、户部的赈灾、修筑河堤等银款往来,大宗银两早已见怪不怪了,汇通票号存了有四百多万两的户部库银。”
宋龄娥一呆,想到这些户部官员定是连成一线,用户部库银存入票号获取短期厘息,如今战事频,票号厘息高涨,五百万两粗略一算,每月的厘息都在两万两以上,只要时机拿捏得准倒也不易被现,暗叹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脸上也没有不自然的神色,说道:“肃顺抢先去见咸丰去了,你也快过去吧,户部银库这潭子水很深,此事不必强行出头,万事有肃顺在。你身后有汇通票号,也不宜搅进去。”乔致庸应了说道:“所以我让肃顺先行,我随后赶过去,我先走了,让人看到我和你说话不好。”当下行了一礼匆匆的去了。
回到储秀宫中,宋龄娥皱着眉想着这件事,看来这清廷真是积重难返了,堂堂国家的国库也会出这样荒唐的事,现任户部尚书的满大臣是文庆,算是傅善祥的义父,为官到也是清廉,应该不会做这些损公肥私之事。户部尚书汉大臣是翁心存,道光年间进士,也是位两朝老臣,应该也不会做这些事,到底是谁在指使户部挪用库银,存入票号获利呢?想来想去,也没有头绪,想来晚间咸丰应该会过来或是召见自己,到时候听了详细经过,才能看出端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