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乌衣江源(1/2)
清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江南江苏江宁府,这江宁府古称金陵,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时值初春晚间,茫茫大江之上,一叶孤舟叶然漂荡在寒冷的江水之中,船上的船夫是个五十余岁的老汉,常年在这大江之上渡人为生,但常被官府恶霸盘剥,所赚银钱勉强够养家糊口而已。
老汉盘着长辫,身着单衣,在江风吹送下,冷得不禁缩了缩头,缓缓摇着船橹,看着船上坐着的少年,问道:“小相公连夜过江却是有急事吗?”
那少年呆呆的抚摸着一只白色的龙凤玉佩,听到老汉的话语,笑了笑说道:“睡不着就想连夜过江了。”
老汉脸色难看起来,敢情你睡不着就来消遣我呀,当下说道:“小相公,这晚上渡江可是危险的很呢,别人都不敢在晚上行船,只有老汉我才有这本事的,可这船资倒也不便宜的。”
那少年点头说道:“我知道,老人家,我给你双倍的船钱。”
老汉转怒为喜说道:“那就好了。小相公,看你像是在惦记着什么人吧,老是摸着那块玉。”
那少年回过头去,借着船上的灯笼看了看那老汉,说道:“老人家眼力倒好,是啊这是我妹子的东西,是她过生日的时候我送给她的,后来又回到了我这里。”
那老汉哈哈大笑道:“小相公,莫不是你送人家姑娘定情信物,却被退了回来?”
那少年脾气到好,微微一笑说道:“要是我敢送她定情信物,只怕被她一顿打呢。”
那老汉惊讶的吐了吐舌头说道:“哪家的姑娘有如此厉害?”
那少年笑道:“她是山西人氏,到是没有你们江南水乡的女子温柔贤婉的。”
那老汉手中摇着的橹毫不停歇,口中说道:“倒也不尽然,小相公,实话和你说吧,这金陵城里的第一才女,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呢。”
那少年哦了一声,连忙转过身问道:“老人家,那才女会武功吗?”
那老汉摇摇头说道:“小相公,人家可是书香门第,不会那些打打杀杀的,她这才女名号呀,是说她的才学第一。”
那少年很是欣喜,连忙问道:“老人家,那才女在哪里可以找到她呢?”
那老汉见那少年如此猴急,笑道:“小相公,前边才说惦记着你那妹子,这会儿听说有个才女,又想见见,想不到小相公小小年纪却是如此风流。”
那少年嘿嘿一笑说道:“我的妹子也是个才女,所以想见识一下这江南的才女的风采。风流嘛,这人不风流枉少年,你说是吧,老人家。”
那老汉嘿嘿笑道:“这倒是,说起这年少风流,老汉我年轻时可也是号称这江上白浪的风流人士,这江上的渔家妹子,哪个见了我不都是一件倾心的。”
那少年噗哧一笑说道:“老人家,你现在也是风流不减当年呐。”两人互相吹捧,臭味相投,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那少年胡吹了几句,问道:“老人家,那金陵才女到底有何高明之处?还请老人家说道说道。”
那老汉摇着船橹点点头说道:“这金陵第一才女姓傅,闺名老汉可不知道了,只听人家都唤她傅才女,年方二八,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听说这人也长得貌若天仙,远近闻名。”
那少年听了喃喃说道:“想不到还有这般和她相似的女子。”跟着那少年又问道:“老人家,那如何才能见到这金陵才女呢?”
那老汉哈哈大笑说道:“我早料到你要问这个的,前些天有个什么杭州才子陈公子到了金陵,他为了想见到这傅才女,在这金陵城内的乌衣巷王谢故居设下了一个比试的擂台,出了三个难题,扬言要挑战这傅才女,希望这傅才女能前来比试。这擂台已经摆了三天了,这傅才女都没有出现,明儿一早,小相公可到这乌衣巷的王谢故居去碰碰运气。”
那少年点点头,看着江面上一轮初月倒映在水中,心想但愿这次能有些线索,可别再是水中倒影,镜中昙花了。
翌日,那少年一早穿行在热闹的夫子庙前,他无暇流连繁闹的街市,视行而过。漫步在秦淮河上的文德桥,那少年凭栏远看秦淮河,却想不到引来旁边一个挑担汉子的告诫,说什么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到弄得少年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过了文德桥,少年没有在媚香楼逗留太久,他知道媚香楼是纪念李香君的小楼。撇下媚香楼,往西南行出数十步,便看到乌衣巷的牌匾和树立的诗碑了。这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砖铺的路面,两边则是矮矮的民房。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许多不知情者都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条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一条静静的,有点怀旧情绪的巷子。
然而它并不普通,因为它不是别的小巷,它是乌衣巷。三国的时候,江宁还叫做建业。那时,建业远没有今日江宁这样大的地域,整个东吴的都城只是在鸡笼山,覆舟山一带展开。秦淮河边的这条小巷里,已经有一队队的身穿黑衣的东吴士兵在居住,操练,谈笑了。这里是东吴禁卫军中的乌衣营所在地,自然而然的,人们便把这条小巷称为乌衣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