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江宁条约(1/2)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山西归绥道包头镇复字商号总铺内,乔致庸终于因为自己三妹回房间去,而大大的松了口气,重新坐到了大堂上的炉火边,吩咐伙计上了些酒菜,拉着秦穆严、崔进和齐修坐下,四人一边围着炉火烤着,一边喝着热好的汾酒。秦穆严深深吐了一口寒气,大口大口的喝了一大碗酒。乔致庸拨弄着炉火,看着他说道:“你这么个喝法,只怕是马上就醉了。”
秦穆严笑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汾酒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乔二哥,你说这汾酒如此好喝,千年如此,这是我们山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了。”
乔致庸看着他,觉得他今天怎么有雅兴说起这汾酒的历史来,笑了笑说道:“听你的口气,感触颇多呀。”
秦穆严正色说道:“可这大好的东西就快保不住了,不单是这汾酒,还有我们的几千年的文化,我们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华夏民族,也都会沉入痛苦的深渊。”
乔致庸心中一突,强笑道:“你喝醉了,崔进、齐修,你们扶他进去休息。”可他话出了口,却不见两人动手,崔进自顾自的喝着酒,齐修却把头低了下去。
秦穆严不理会他的话,接着说道:“当今之世,列强环伺,我们国家已经是在风雨飘摇之间,二哥,知道朝廷和英吉利签订的《江宁条约》吗?”
乔致庸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只觉得这小子今天很是奇怪,当下点点头说道:“知道。”
“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秦穆严一条一条的将条约的内容背念了出来,越念越是大声,只见他额头青筋暴起,显得怒到了极点,“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最后一句要至和约者念完,只听啪的一声,秦穆严手中酒碗竟被他硬生生捏碎,瓷片瞬间划伤了手掌,殷红的鲜血流了出来。
乔致庸吓了一跳,连忙抓住他的手腕,从怀中掏出一块绢布要替他包扎,口中责问道:“你今天是怎么啦?何必自残身躯?快包起来吧。”
秦穆严笑了笑推开乔致庸的手,捏紧了拳头,鲜血从指缝见透出,他大声说道:“乔二哥,这点血比起前方战死的数万将士,又算得了什么?可叹他们的血白流了,朝廷居然签订了如此割地赔款的条约,乔二哥你说如此下去,我们华夏一族将来可还有立足之地?”
乔致庸长叹一声说道:“照此情形下去,确有可能,朝廷武备不足,贪污舞弊,积重难返,却还在天国上朝的迷梦之中沉醉。我听说还有什么法兰西、美利坚等国也开始蠢蠢欲动了。木头,你也不用拐弯抹角了,有什么话你说出来吧。”
看着手中的鲜血,秦穆严重新拿过一只酒碗到满了酒,将手掌伸到炉火上,将酒倒在伤口上,瞬间火苗蹿得很高,伤口瞬间的剧痛让他脸上一抽,缓缓说道:“我们要洗刷这耻辱,用烈火和鲜血洗涤这肮脏的世道,推翻这腐朽寞落的王朝,重铸我华夏一族的赫赫神威。”
乔致庸手中端着的酒碗当啷一声掉到地上摔得粉碎,颤声说道:“你、你、你要造反?”
秦穆严微微一笑说道:“不是只有我要造反。”崔进、齐修站起身一起说道:“还有我们。”
乔致庸呆呆的看着三人,说道:“你们知道造反是要诛灭九族的。齐修你在我乔家几年了,怎么去了一趟上秦就变得如此?”
齐修看着秦穆严却不说话,秦穆严笑道:“乔二哥,其实不止齐修一人,这包头镇上一半的伙计凡是到过上秦的,都是我们的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