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盛魁(1/2)
清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山西归绥道包头镇,时值初冬,密密层层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迷迷茫茫,一片混沌,都变成了浑然一体的雪原,到处都是白色的世界,覆盖了包头内外的茫茫草原。
包头镇上最大的客店里挤满了来往行商的商人,多数都是山西的商贩,大家都在抱怨着这突如其来的风雪。但大家都不敢冒险赶路,这茫茫雪原之上,风雪天里,日月不现,到处一片白茫茫的,极是容易迷失方向,而且到了晚间,气温骤降,一夜之间冻死大量的驮马、骆驼也是常事。
客店中各色商号都有,其中人数最多的却是印着大盛魁字样的商号,大盛魁商号是三个山西小贩开办的,康熙年间,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中,由于清军深入漠北,“其地不毛,间或无水,至瀚海等砂碛地方,运粮尤苦”,遂准商人随军贸易。在随军贸易的商人中,有三个肩挑小贩,即山西太谷县的王相卿和祁县的史大学、张杰。他们三人虽然资本少,业务不大,但买卖公道,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清兵击溃噶尔丹军后,主力部队移驻大青山,部队供应由山西右玉杀虎口往过运送,他三人便在杀虎口开了个商号,称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
大盛魁是对蒙古贸易的最大商号,有伙计六七千人,商队驮马、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恰克图、蒙古各旗、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其资本十分雄厚,声称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大盛魁的总号设在归化城,其经营的基本地区是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
这群大盛魁的行商队中,领头的几人围坐在客店正中的一张圆桌边,当中一人络腮胡子,神情粗豪,正捧着一只羊腿大口大口的啃着,啃了几口,右手在腿上擦了擦,拿起面前的酒碗,向同桌的几人说道:“大家喝,反正这风雪一时也停不了,正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说罢将酒碗中的汾酒一饮而尽,跟着咂了咂嘴赞道:“好酒。”
边上一个尖嘴猴腮的人,长的恶心极了,脸上还有一颗又黑又大的黑痣,苦着脸说道:“封爷,这风雪耽误了行程,只怕要迟几天才能到乌兰巴托了,这可怎么办呢。”
那封爷又咬下一大块羊肉,边嚼边说道:“这能怪我们吗?这老天下那么大的雪,再说了,那些蒙古人等几天也没事的。李福,你胆子是越来越小了。”
那李福说道:“这倒不是,封爷,这几个月复字号乔家势头极猛,已经抢了我们好些生意了,这趟三掌柜的让我们及早赶到乌兰巴托,抢在各家商号之前将货物出手,这可不能出错的。”
那封爷毫不在意,又喝了一口酒说道:“你这人倒是忠心,不枉三掌柜在长治救你一命。爷我就不信其他商号的伙计是铁打的,能在这大风雪里赶路。你看见没有,这客店里挤满了各家商号的伙计,怕啥呢。”
李福摇摇头说道:“我就是看了这客店里,各家商号的伙计都有,独独没有这复字商号的伙计,这才让人担心。”
那封爷用袖子抹抹嘴,站起身四周看了看,一拍李福的肩头说道:“娘的,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还真没有复字商号的伙计,这些人真的不要命了?顶着风雪赶路。”
那李福被这一拍,差点梭到桌子底下,勉强拉着桌角说道:“封爷,要不问问这客店的店家,看看那复字商号的人走了几天了。”
那封爷点点,向店里跑堂的店家吆喝道:“店家过来。”
那店家马上跑到身前说道:“几位爷,还要什么?”
那封爷笑道:“这酒不错,再来一坛。对了,这几日你们店里有没有复字商号的商队来过?”
那店家说道:“复字商号?爷,您怕是第一次来这包头镇,这家店就是复字商号开的,咱们家的商队从不来这店上的,包头镇上有咱们的商号分铺,商队的伙计都在自家的分铺里休息,不住店的。”
那封爷听了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问道:“你们这镇上还有别的客店吗?结账,老子不住这了。”
那店家不解的看着他说道:“街角还有小店的一家分号,只是小了点,几位爷要过去吗?小的带几位过去。”
那封爷听了像泄了气的皮球作声不得,边上李福问道:“那店家怎么没见你们店打出复字号的招牌呀?”
那店家笑道:“这镇上的所有店铺、商号都是复字号的,所以乔大掌柜和秦二掌柜的都说不用打复字号的招牌,只取个店名就行了。”
那封爷吃了一惊,李福点点头向那店家说道:“店家,你这挺好,我们不走了,你再拿坛酒来。”那店家咕哝着有毛病下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