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定大计矛头向北 点幼龙荆州求学(2/2)
侯笑道:“马匹一定可以运到,吾在徐州恭候二位先生!多则一年,少则百日定派人与二位联系!”
生意谈成了,送走二人,侯众人便起程回徐州,坐船在临淄登陆后侯还特意探查了下北海地区地势地形,由北海往徐州一路皆有留意,为以后兵出青州摸清道路。自此一个挥矛向北占领青州的计划渐渐在侯心里描绘出来。
数日后众人回到徐州。侯引荐赵云和众人认识,张辽闻吕布叛乱深感惊讶,跪地向天三响头以悼念吕布。侯并不生气只道其忠义,吕布既然已经死了而且自张辽经拜侯为主,便没有其他选着,以后中心尽责自然不在话下。
侯让众人把俘虏压了上来,只见高顺脸色难看,既有恨意又有歉意,恨其旧主吕布为徐州所杀,歉其对不起新主侯,所以以无他意只求一死。侯坐下大堂上,陈宫,侯成,魏续皆压在堂外,先压高顺进来。侯见了问道:“伯暄可有话说?”高顺也不抬头,倔强着说:“败军之将有何话说,但求死!”侯摇摇头,走向高顺,看了看他,然后叹了口气说:“伯暄是念旧主恩情才作为内应,实为忠。吾不忍杀之,伯暄若愿在吾帐下为将吾欢迎之至,如若不愿,可自去……”说着侯亲自给高顺松绑,并扶起高顺。
高顺不敢相信的看着侯也不言语,也许是羞愧也许是一时难以忘怀吕布之仇,高顺把脸一沉转身就走。侯见了,伸出右手充满感情的说:“伯暄……”高顺一停,然后侯继续说:“珍重啊!!伯暄若为吾为敌吾必令军后撤十里,吾实不忍与伯暄刀兵相见,此一别还望珍重!”(多假的表演啊三流演员都比他演的好)高顺被对着侯所以看不道他的表情,但估计很感动,高顺毅然的抬褪走了几步突然停下,转身大夸两步下跪拱手说:“高顺愿降!!以死报将军厚恩!”侯内心里:嘿嘿嘿还拿不下你哼哼,这种招降的镜头电视里都演烂了,古人有的时候还真好骗哦!
然后侯成,魏续压来。二人见高顺都降了,自己又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便一起跪倒:“愿降将军,甘为将军马前卒!”侯笑(*^__^*)嘻嘻……扶起二人。
陈宫见了冷哼一声,侯也不言语,也不传人压他上堂,自己走到陈宫面前为其松绑,然后躬身拱手道:“先生大才,不知侯某有幸得先生相助否?”陈宫大惊,显然他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侯会来这么一招:自己为阶下囚,他为坐上君,这样礼贤下士。还有什么说的,降了,跟他干准没错!陈宫收起满脸惊奇,扶起侯,然后自己深深鞠躬拱手:“宫愿降,效犬马之劳!!”侯大喜,赶紧扶起陈宫,请为座上宾。然后摆宴席给三人压惊,热烈欢迎加入侯氏军阀势力。
自赵云,高顺,张辽,陈宫等大名鼎鼎的众人物加入自己麾下后,侯便美的整天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一日侯忽然想到个更让人兴奋的人物――诸葛亮!自从自己接任徐州牧后忙于他事,竟把这个古代第一军师给遗忘掉了!今天突然想了起来便急忙往诸葛府上赶去,门丁见过侯后告之诸葛?不在,侯说进去等等他。
进了诸葛府,侯也不去大厅便自顾转了起来像是在找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侯终于在花园凉亭处看见小诸葛亮!这时候的诸葛亮也就十四岁的样子,也不见他读书只是把书丢在一边闷闷不乐的。
侯走过去忽然开口问道:“小小年纪怎会如此郁闷?”诸葛亮抬头望了望侯,然后整整衣服恭敬的拱手问候道:“亮参见侯大人”侯小小一惊,记得上次见他的时候他才五六岁的样子,近十年不见他怎么还记得?侯好奇的问道:“汝怎知我身份?”诸葛亮微笑着答道:“启禀大人,亮自幼时见过大人一面后便不敢忘记。大人活命之恩当久记于心,没齿难忘。”
侯一听,这个诸葛亮果然了得,那么小年纪时候见过一面过了十年到现在竟然还记得?名人都这么变态吗?侯呵呵笑了两声敷衍的称赞了两句,然后看了看地下的书向诸葛亮问道:“书不用来读,丢于地上为何?”诸葛亮郁闷但很恭敬的回道:“皆记于心,留之无用。天下竟无可读之物也!”侯一听好大的口气,古代时候的书也是很多的,竟然都记得住了?别人也许吹牛但向诸葛亮这样的变态聪明人也不是不可能,但记忆里诸葛亮很谦虚的,不会这样张扬骄傲啊!难道是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历史,让诸葛亮生了变化?那可不行,我还指望他长大后帮我出谋划策呢,得让他变回去!侯思量片刻便问道:“书记于心不为大才!最多为一平庸书生尔!”
诸葛亮果然被吸引到了,正要辩驳,侯可知道自己这两下子可说不过他!这家伙在赤壁东吴的时候一个人骂一屋子人呢,我可弄不过他,于是侯抢先继续说道:“汝不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吗?书为死物,路为活物;读书破万卷不如举步行万里!汝当真不知?”诸葛亮:“这……”了好久。这都是后人说的真理,诸葛亮哪里知道啊,竟然还被这话给问住了。
侯见管用了就不在说什么了,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侯这知识含量恐怕也想不起其他精辟名言了。趁诸葛亮在思索,侯吐了吐舌头转身准备溜走,不然被诸葛亮问住了那自己可丢人了。诸葛亮回过神来,现侯要走便追上几步恭敬的道:“还望大人教我!”
侯一愣,停住脚步。侯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真后悔读书的时候贪玩没多记住点!忽然侯想到历史上诸葛亮的学问都是在襄阳学的,那地方人才多,人才有了交流才有进步吗!他老爹在这里,不怕他去了不回来。侯故作姿态的缓缓说道:“吾无学可教,如诺想成大才可往荆州襄阳求学。”说完转身离开了。诸葛亮重复着“襄阳…襄阳……”
西元一九六年,曹操依荀?之计策迎接献帝,并迁都许昌。改号建安。曹操又接受韩浩献策也进行屯田。孙策讨伐严白虎,王朗,平定江东。
此时徐州
诸葛亮行弱冠礼,表字孔明。告辞父,叔往荆州求学。
后来的事实证明侯是正确了,虽然没有大说教但却巧妙的点播诸葛亮往襄阳求学,给其灌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书上的学问结合到现实的应用上的思想。让其与外界的人物知识接触,利用外力把其挽救回来,成为正在智慧的象征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