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2)
等坟墓里泥塑物品被挖出来,农民将它放在空地上,川次郎俯身看,果然跟王托子说的一样,是上下两层组合,上面塑着一个小人牵着一头似羊如牛的动物,下面是一个托底,圆形,有一定厚度,这件东西用手捏成,在器物外形上还留有捏泥人的手指印,周身为素体,制作比较粗糙。川次郎请王托子过来。王托子先称自己不懂文物,后见了东西,又说这件文物以前见过,在苏北乡村间出土的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坟墓随葬品中就有这类东西,而且很多。川次郎听王托子说得如此肯定,沉思了一会儿,说:“王先生还说自己不懂考古,你可以做我的老师了。”川次郎仍在沉思,如果王托子所言正确,这座坟墓很可能就是一座汉墓,它与旁边的北齐墓表面上彼此挨得近,却不是同一个时期的墓葬,它们俩只是表面位置挨得很近而已。
川次郎似乎已经有了结论。他找到二先生,提出要在现场建一个简易棚屋,可以去附近山脚下砍些树木,粗的细的都要砍一些,完了,将树干树枝晒干,退皮,表面刨光,再根据每根东西在建造棚屋过程中所派用场不同,让工匠将其截短,或加捆绑带增长。
二先生一边按照川次郎吩咐,派人去山边伐木,一边又在心里暗暗对日本人对于工作的细致,对于工作投入热情的程度之深感到吃惊。
树木被拖来现场,这个现场就在被挖出的北齐坟墓附近。农民用刀剥掉树皮,打掉树上叶子,有太阳光时,就将盖树木的布掀开,让太阳光晒,没几日,树干被蒸掉了不少水分,可以用来搭建棚屋了。川次郎弄了张草图来,他要求建棚屋的当地农民按照图纸建造,因为出土文物对气候、空气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在谷里古墓掘现场,虽然受到很多条件限制,但川次郎还是会有许多标准来要求这次考古工作。
这次掘古墓,至今还没出现绸绢、竹木之类的文物,要是真有这类物品从坟墓里被挖出来,按照麦积谷老坟头的实际环境,这些东西都难保全,都会不同程度受到新环境的破坏。
棚屋一共建了六、七间。在棚屋外围还添加了一排粗木立柱,立柱之间用铁丝、绳索缠绕,防止夜里有小偷钻入棚屋,盗取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