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谎言(1/2)
异变陡生,浩劫将至。
只料青冥此番得脱,必定重返,届时,免不了一番血战。
天一阁上,李云山并各脉掌门、长老共十余人,商讨整整一日。
长老徐子涵一力建议,趁青冥血魔久被幽禁,实力衰退,遣全部精锐下山,分散寻找,以图将其重新封印。
也有人言,青冥虽被囚五十载,却依旧实力群,放眼神州亦鲜有敌手,若将精锐弟子分散,恐正中其下怀,令其得以个个击破。
众人各抒己见,李云山苦思良久,最终采纳了多数人的建议――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其动。
自此日起,每隔一段时日,蜀山周遭便有一村或一镇惨遭屠戮,连鸡鸭等家禽也未幸免。待李云山率众赶到之时,那处早已是一片死寂,残肢断臂,鲜血遍地,却唯独不见凶手踪影。李云山深知,此乃青冥示威之意,另一面,却也正说明青冥不敢轻易来袭,不由略微心安,只令弟子严阵以待,以求一旦掌握青冥行迹,便可立刻仗剑出行,围剿青冥。
时光荏苒,一晃六朝寒暑。
六年伊始,青冥时常显露踪迹,每每出现,便屠杀千人、万人。可随时间流逝,他逐渐销声匿迹,后竟连续三年再无消息,仿佛人间蒸了一般。
李云山初时以为,平静之后便是惊涛骇浪,遂令上下严加戒备,更亲自于蜀山剑冢取古剑一百零八柄,布下剑阵,以防不测。
可平静的久了,不免令人疑惑,这青冥血魔逃离蜀山的豪言,是否只是一时气言。
毕竟蜀山纵横五千载,根基稳固,即便是纵横天下的邪魔,也不敢轻易来袭。
至今,青冥血魔留下的阴霾终于一扫而空。时值暖春,青云峰上一片生机盎然,凉风习习,暖风带香,又有鸟鸣鹤啼,良景美不胜收。
天一阁顶楼。
李云山满面红光,端坐于玉椅之中,手中一晶莹剔透的小茶杯热气袅袅,茶若碧水,芳香四溢。
在李云山身前,一妙龄少女垂而立,其一袭白衣,背负长剑,正是崔婉。与六年前相比,她身姿更为绰约,初现女子成熟风韵,只是面上鲜有表情,双眸中,一抹淡淡的哀伤自然流露。
李云山道:“婉儿,六年前的新生弟子会武,你顶撞徐长老,我令你即刻赶往思过崖思过,确是迫不得已。想来思过六年,你应有所得。”
“弟子谨遵师命,时刻不敢懈怠,已于前日修得元婴,渡过天罚。”崔婉言语恭敬,话锋却又一转,轻声问道,“师尊,弟子不恭,敢问……敢问徐俊师兄可好。”
六年前,蜀山新生弟子会武因故中断,李云山令她立刻赶往思过崖,是以之后的种种,一如徐俊被关水牢,又如血魔青冥带徐俊逃离,崔婉全然不知情。
李云山表情一滞,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婉儿,你忘了徐俊罢。你去思过崖后不久,青冥血魔强破水牢,而徐俊恰好在水牢附近修炼,与青冥撞个正着,被他吸干血肉,成了一堆枯骨。”
“什么?”
崔婉顿时面如死灰,浑身颤抖,险些站立不住。
李云山又道:“婉儿,男女情事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修真之路才是正途。前日,青丘之国国君曾派人拜山,说有至宝相送,你打点一下行装,去青丘之国一趟,一来取宝,二来散散心罢。”
崔婉牙关紧咬,默然点了点头,转身踉跄而去。
李云山望着她的背影,心有不忍,又是一声长叹。
有时,绝望怕是比充满希望更好罢!
崔婉神色恍惚,怎样回到居所尚且不知,只觉天旋地转,甚至心生轻声之念。
只念自己幼时离父,若不是徐俊,怎能于凄苦的修行中支撑到今日?
崔婉呆坐在屋檐下,一坐便是三日。
不饮不食,不眠不休。
三日后,她终于哀然起身,简单收拾一番行装,踏剑下了蜀山。
※※※
八百里外,隐雾林。
秦剑端坐于古树之下,手掌摊开,一只翠绿的小虫在掌面左右盘旋,上下飞舞,嘤嗡不已,久久不去。
这小虫,不过是林间普通虫类,或许是不慎离群,与秦剑相伴已有一个时辰。
秦剑却也不厌烦。
便在此时,胡月儿一声娇叱,手握藤条,从一棵古树上轻盈荡了下来。
小虫快抖动翅膀,嗡的一声,急消失在绒草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