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坐而求解(上)(1/2)
见王成无语,诸葛亮方才向其言明道:“袁术!”
听得“袁术”二字从诸葛亮的口里蹦出来,一种宿命感再次将王成的心牢牢捆住。
因为王成的干预,孙坚在“十八诸侯”会盟时,于洛阳大火中,未将传国玉玺取走。为此,孙坚未似史书中所述,因玉玺而丧命。不过,保住了一条命的孙坚,却使江东的小霸王孙策至今未能出世,做得一点大事出来。而本是要由孙策用来作为质当,向袁术借兵的传国玉玺,此时却要由王成自己来交给袁术――这个本来就该早已得到传国玉玺的人,真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不过,王成还是不无疑惑的问诸葛亮道:“袁术?为什么?”
诸葛亮解道:“对,袁术!既然袁公路那么想当皇帝,我们就成全他,给他几天皇帝的日子过过,看他过得惯,还是过不惯!”
王成闻言,感觉诸葛亮又在顾左右而言他,便问道:“他当皇帝和解徐州之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笑道:“呵呵,现在二袁伐曹可以说是个人恩怨,别人不好插手。而如果他姓袁的当了皇帝,相信姓袁的来抢姓刘的,刘家的人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彼时,主公只要表奏京城,请朝廷发兵征缴反贼袁术,并且建议刘岱兼管淮南。那么,因为前者征缴汝南,而与袁术产生嫌隙的刘岱,定然不会坐视不理徐州之事!相信彼时围困徐州的五十万大军,也就只剩下袁绍的三十万了!”
王成闻言,皱眉道:“但恐刘岱胆小,不敢与袁术争锋!”
诸葛亮又笑道:“哎,主公忘了,去年年末,袁术屯兵汝南,欲对豫州不利,孔?只耗得百车粮草,便将刘岱说动,使其发兵豫州界上,相抗袁术。而今,您家老爷子(王允)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只要袁术一经自立,您便教司徒大人将刘岱那个王封真真正正的落实一下,将其捧得高高的,哪怕咱们出资,再给他一百车粮草,相信他这好大喜功之人,也是必会出兵的!”
王成闻言,点了点头,又问道:“但是不知你说这落实王封,却是个怎么落实的方法?”
诸葛亮道:“这个再简单不过了,凑些雕龙画凤的破衣服、烂剑当做‘九锡’给刘岱送去。此外,再教朝廷命其于子孙中寻一少年贤者,送赴京城,给尚无子嗣的陛下当后备继承人。相信这个大脸,刘岱是不会不要的!”
闻言,王成知道诸葛亮已在不动声色之间,便替曹操化去二十万敌军。
于是,王成又点了点头,再次于将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同时,非常轻松的笑问道:“如此,却是只剩下袁绍的三十万大军了,但不知军师打算如何退之?”
诸葛亮收拢了一下笑脸,正色道:“剩下的这三十万,则主要看曹操自己了,我们顶多也只能尽力敲些边鼓。毕竟,若不打上一仗,憋了将近一年的袁绍,是绝不肯随便撤军的!”
王成闻言,皱了皱眉,道:“孟德于徐州新立,现下手上最多十五万人,对三十万,实在也是难了点吧?”
诸葛亮道:“难归难,不打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多加助力!”
王成闻言,忙问道:“有了咱们的助力,孟德能赢吗?”
诸葛亮思量了一下,肯定的道:“全胜虽不一定,但平分秋色应该不成问题!”
王成闻言,放下心来,急道:“那军师快说,怎么个帮法?”
诸葛亮见王成又是猴急,便放缓语速的道:“主公别急,这事说起来还挺麻烦。因为要做的事实在不少,需得从长计议,一件一件的办!不过,首先重中之重,我们要下好黄巾党这步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