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选让徐州(1/2)
接下来的几日,陶谦好吃好喝好招待的对王成,并且每日都找人来陪他玩,但就是以“政务繁忙”之由,不见王成。
王成急了几日,忽一日陈登奉陶谦之命,来请王成前去饮酒。
路上,陈登轻轻的与王成道:“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都护大人若是领此,不知有何抱负?”
王成闻言,以为陶谦教陈登来试自己,忙道:“王成此来徐州,乃为大义。现身家已在雍州,岂有无端来据徐州之理?元龙,笑话了!”
陈登闻言,忙回身施礼曰:“陶府君近来多病,不能视事;两位公子偏弱,远非明君。今日我家主公若将徐州赠与明公,望明公切勿谦辞!”
王成闻言见状,觉得陈登此时所发乃是肺腑之言,便搀住陈登,问道:“不知元龙是何真意?”
陈登解道:“我来请都护大人之时,主公教人已将徐州牌印取了出来,故我料今日主公必是要让贤于明公。所以,为了汉家社稷和徐州百姓,我请明公不可辞也!”
王成闻言,大悟,但是心中却想,“现天下人于我的口舌,已然十分的不干不净,若是枉自又领了徐州,则更是要以我为无义之人了。”。
不过,王成转念又想,“***,反正老子也没打算在这里呆一辈子,只是要帮曹操和孙权圆皇帝梦而已!若真今日陶谦敢让,那我就受着,过过手,回头再给曹操便是,也好让这倒霉的龟孙早点有块根据地,把魏国的大旗立起来!”。
于是,王成觉得若真如陈登所言,事态的发展倒是符合自己的本意,只是要“周转”一下,教自己挨些“骂言”。
不过,没打算在历史上“留”下个好名声的王成,还是咬了咬牙,应下了!
应下之后,王成忽觉轻松了许多,觉得似乎是有一件天大的心事落了底一般。
到得陶谦请王成饮宴的刺史府后园,只将王成推至园中的廊亭之下,陈登便即退去。
此时,亭中酒馔已是摆下,仅得陶谦一人。
此时,见得王成到来,坐着的陶谦急忙起身,延王成于上座。
被陶谦强按于上座之后,王成见徐州牌印果然在座上,心下一阵窃喜,知道今日已然“得计”。
继而,陶谦坐下,叹出一口气来。
王成见状,适时的进了关切之言,道:“伯父,何故叹气?”
陶谦曰:“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正宜忠臣出力之时,但不觉间,老夫却已六十有五,年迈失能,纵是有匡扶社稷之心,也是无能为力了!尤有可惜的是,老夫二子又皆不才,实教老夫担心身后之事矣!”
王成闻言,觉得有门,便即顺着陶谦的话道:“伯父宽心,总有办法的!”
陶谦闻宽,又是叹了口气,道:“其实,说来办法也是简单,只教老夫将徐州交与你,是最为放心的!”
陶谦话说到这里,王成的胸中已是乐出花来,心中大叫着,“成了!成了!”。
然而不想,陶谦后半句却是说了“但是”出来!
这个该死的“但是”,世界上无数的好话,都是毁在了“它”的上面!
“但是,贤侄虽是德广才高,有领徐州之能,可无奈你现下身在雍州,仍有重任在身。只怕你一离长安,倒又使西域和西疆复乱!”
王成闻听到此,本是想与陶谦说,“不妨事,雍州那边有孔明和公台在,没什么好担心的!”的。
不想,陶谦根本没给王成说话的机会,而是直接将最后一句说了出来。
“为此,我想请贤侄帮我选定一个接班人!”
王成闻听陶谦这“要死了”一般大喘气的言语,差点没气的把石桌石椅都推翻了。心中郁郁的王成,当即便要冲口而出,“前者我刚来徐州,不是与您荐了曹操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