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雀在后(1/2)
上党已失,张扬身陨的消息传来邺城后,眭固捶胸顿足,大恸张扬。
此时的眭固实想不到张扬竟是连十日都没守住,从而使自己的邺城之行变成了无用功。为此,大恸之下,眭固也未再去寻袁绍“理论”,而是离了邺城,往壶关投来。
到得壶关,眭固找到壶关守将栗成,说明了自己欲往上党,去与张扬报仇的意愿。
此时刚刚接得张燕勒令其“和平”接受“收编”的栗成,也是个性情中人,闻得眭固之言,心头一热,当即应声,说欲与眭固一起往上党去寻张燕,给张扬复仇。
于是,次日一早,眭固与栗成便引一万壶关守军往上党城发来,且于沿途之上又收编了不少从上党逃出来的并州军,杀奔上党。
虽然眭固、栗成这支军只有一万多人,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之下,士气十分高昂。可惜,事物往往并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发展,虽然这支军可谓是正义之师,但未及上党境内三十里,便即遭到了提早接得“壶关方向有军至”战报的张燕的伏击。
张燕分杨凤、白绕领一万人在左;于毒、陶升领一万人在右;教小帅孙轻、王当、杜长等引五千轻骑绕后;张燕同新封上党太守杨丑自引两万中军在正面,将壶关守军团团围住,继而展开激战。不及两个时辰,壶关守军即溃,栗成阵亡,眭固突出重围,引残部败归壶关。
……
前者得了张扬死讯的袁绍,可谓是兴高采烈。因其现下已经可以“义师”之名,大模大样的出征并州了。
在沮授出言,“现下已属出兵之机”后,袁绍以手抚案道:“好,我们这便兴全师去取上党!”
沮授闻言,摇头道:“非也,主公,此次出征并州,我们当有轻重缓急之分!”
袁绍闻言,知道沮授必是又有“计议”,便道:“沮公,不知如何一个轻重缓急?”
沮授道:“主公,现下张燕两日之内便即破却上党,可见黑山军之锋芒。如今若在其大胜之后,士气正旺之时,冒然往上党去与其硬碰硬,则恐有两败之险,故吾有一‘四出’之计,可保此次出军稳得上党。”
袁绍闻言,大喜,立问道:“请沮公赐教,是哪‘四出’?”
沮授道:“这四出分为前出、后出、早出、晚出。首先,我们当使虚兵前出晋阳,摆出一副欲取晋阳以抄张燕后路的架势,逗引张燕速引上党主力回援晋阳;则在上党空虚之后,我们方好后出上党,去轻松取城。为此,我们要于邺城造势,早出虚兵往晋阳,却是晚出大军去并州界上埋伏!”
袁绍闻言,笑道:“虚虚实实,云山雾绕,取却不取,沮公此围魏救赵之法,果然玄妙!”
沮授闻言,亦是笑回道:“主公的心小了,此举乃是围魏取赵!”
有了良策,不用费却大脑的袁绍便即依计而行,于邺城起兵,造势向北,去取晋阳,且还教陈琳写了篇唯美的战斗檄文,于出征前,亲自读了出来。
此外,为了把势做足,袁绍亲自发书给蓟州的刘和,请其共同出兵晋阳。
刘和(刘虞之子)很给袁绍面子,也可能是怕世人将其忘了,想抓住这次兴“义师”的机会露露脸,所以带着座下大将阎柔和主薄田畴引军五万赶往晋阳,蓟州家中仅留代州太守刘恢看着。
然而令刘和失望的是,于冀州与幽州界上会等到袁绍的“十万大军”时,军中不见袁绍,且冀州军加起来连一万人都不到!
见得此景,有些吃惊的刘和询问带兵来的冀州主将,待听闻冀州主将说明此次“攻袭晋阳”只是虚张声势之举后,刘和也只能无奈的笑了笑,甘心去当“演员”了!
把一万不到的“虚兵”送走之后,袁绍亲引文武众臣及十万大军悄悄赶往并州界上,于二月十九到得壶关附近,潜伏下来。
此时,被伏之后的眭固恰好引人逃归壶关。
袁绍接闻眭固以卵击石,又添黑山军的锐气,有些着恼的骂了句,“饭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