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不堪一击(1/2)
王成深明“兵贵神速”的道理,在让楼兰人查知自己“天兵已至”的情况下,没给楼兰人留多少应对的时机,便即带兵往楼兰城杀来。
楼兰城建在一大片难得的沙漠绿洲之中,难得城的四周,有大片平原草地。
于是,深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楼兰王便先将战场选离了楼兰城,命手下的两万楼兰骑兵在楼兰城以东五十里相迎王成大军。
虽然游牧民族的骑兵单人作战能力突出,但在王成所带两万精锐皆是“百战老兵”,其作战能力和执行能力都非普通部队可比的情况下,汉军用结阵的方式和“诸葛连弩”(出征之前,诸葛亮有感于西域骑兵的威力,教王成基本给两万精骑人手配了一把诸葛连弩。)强大的“火力压制”下,使楼兰骑兵威力大减。
在顶住了楼兰骑兵几轮不要命一般的冲击过后,王成按着“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的理论,命吕布、高顺引“并州众将”向楼兰骑兵的本阵发起了冲击。
于是,吕布、高顺各自带着手下的“雍州新军”和“陷阵营”向楼兰骑兵冲来。
见汉军开始只是“死守”后,楼兰军实在想不到中原的部队接下来会“以彼所短,攻己所长”,来和己方进行“骑兵战”。
于是,在“强攻不成”的情况下,楼兰军十分开心的来与汉军进行“马上拼刺刀”!
但令楼兰人十分气恼的是,除了吕布、高顺等大将和一些确实马技精湛的将校外,大部分汉军都是采用避实就虚的方式来向楼兰骑兵发起攻击。
汉军多是三五人结队在一起,以一人去诱楼兰军,其他几人进行夹击,共同击杀敌人。
于是,在这种作战指导思想下,虽然汉军与楼兰军在总人数(两万左右,汉军还略少一些。)上基本相同,但在“局部战场”上,汉军却总是能够占得人数的优势。为此,让楼兰军懊恼不已。
此外,很多汉军往往以“拼刺刀”的架势向楼兰军发起冲击,但到得近前,却冷不防的抽出轻便灵巧的“诸葛弩”,给人家的身上来上一箭!
尤其有些“聪明的”汉军,还都在自己的弩箭之上,涂了将身边战友毒死的沙漠植物的汁液。
虽然一些钉到楼兰军身上的弩箭并不足以致命,但毒液还是会将楼兰军带去真主那里!
为此,为汉军所欺的楼兰军,被气得“哇啦哇啦”、怪叫不止!
有些朋友一定会说我们汉军也忒“不地道”了点,竟是一点“武士道”的精神都不讲,竟玩些“黑”的!
伟大的“邓小个子”曾经川味十足的说过,“黑猫白猫,抓着耗子的就是好猫!”。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场之上,如果你还非得讲些什么“狗屁道理”的话,那么估计你就要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在王成这样一个不拘一格的主帅带领下,这支由近两万雍州军组成的汉军,没有用传统的方式发起攻击,在“不按套路出牌”的一顿“乱棒”之后,把个楼兰军的本阵冲了个七零八落。
在己方的将军被吕布、高顺等“活阎罗”一般汉将一个个追着屁股,捅死在大戟或者大槊下后,楼兰军彻底“崩溃”了,原本西北牧民身上的那股狼性一扫而光,开始四散奔逃!
见敌人逃了,汉军身上那股如下山猛虎一般的威势被无限放大,吕布、高顺带着雍州新军和陷阵营兜着楼兰军的屁股,狂追了五十里,直至楼兰城下!
在吕布、高顺身后,引军督战的王成,见楼兰军为己方一击即溃,而且溃败之势非是诱敌,而是如丧家之犬一般四散逃命,王成长长舒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的这场“豪赌”算是赢下了大半,于是心道,“卫(青)前辈、霍(去病)前辈,小子王成要与你们并驾齐驱了!”。
在骄傲得意之中,王成未曾笃信“穷寇莫追”的战争法则,而是打算“痛打落水狗,打过长江去”,所以王成未让吕布、高顺停留,任由二将引军自由追击。毕竟在王成的认知度里面,能阻吕布、高顺者,需得“百万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