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洗脱贼名(2/2)
而后的日子里,张扬便即陷入整日的提心吊胆中――不知黑山军会何时来“取”上党!
在大胜张扬的数日后,袁绍的援军果然如右贤王所料,并未到得晋阳。
于是,又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张燕便与右贤王提议,直接引军去取上党。
“贤弟,你看我前者说的没错吧!张扬手下的那批酒囊饭袋只是虚数,经不起打,现下乘其新败,只教我引一万人去上党,则并州便是我们的了!”张燕不无骄傲的说到。
右贤王闻言,回道:“理是这么个理!但兄长可是要想到,你身上的贼名尚自未脱,若你取了上党,与汉朝的京都隔河相望,那时可还会像现在一样,得不到中原的任何重视?我想那时,就是诸侯之间有再大的仇恨,也不会再出现袁绍、曹操这样窝里斗的情况了!必似前者李郭之乱一般,将矛头全部指向于你!为此,当下我们最主要的还是正名。尤其有张扬这等窝囊废在上党,兄长还怕并州飞了不成?”
张燕闻言,猛拍额头,笑说道:“哈哈!罪过!罪过!我竟是将贤弟前者所言统统忘了个干净!那贤弟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吧!”
右贤王说道:“我已帮你备下一份重礼,你教手下得力人送外京城,去学刘辟买官。”
张燕闻言,有些犯愁的道:“可是京中我也没有熟人啊!”
右贤王呵呵一笑,说道:“兄长,你们自己的国情你都不知道,你白在中原混了这么多年!你们中原皇帝的身边不是有不少有权势的‘假女人’(应该是太监吧?)吗?就拿钱当敲门砖,去找他们!”这一点上,右贤王是猜错了!现下中原朝廷说了算的是何太后这个“真女人”,就算贿赂,张燕也该贿赂王允、杨彪、杨奉等几个实权派的“男人”!
张燕闻言,挠了挠自己斑秃的头顶,哈哈笑道:“对!对!去贿赂那些假娘们!”
张燕所派之人辗转到得京城之后,虽然“敲门砖”是砸了不少,但却都没砸到正地方。不过,在一些利益牵扯和阴差阳错下,张燕还是落实了一个晋中节度使的头衔。
“众位爱卿,可知晋阳为黑山军所袭之事?现黑山军的头目张燕发书来京,欲要归顺朝廷,不知众位有何意见?”从太监的手中辗转得到张燕降书的何太后,愁眉不展,询问众臣。
众臣闻问,现在已然有了一个统一的习惯,去看王允。
于是,王允进言道:“而今,贼势强大,十日不到便即取下晋阳,又将张并州的挞伐大军杀得大败。想来若是将之逼得急了,教他们去攻上党,取下并州也不是没有可能!到时,与贼军隔河相望,那京城便又危险了。所以在王成现下西征,河北又复大乱的情况下,若是黑山军肯受招安,倒是个办法。要不就先封张燕个虚职,待王成从西域归来后,再行商议接下来的事吧!”
何太后闻言,点了点头,问少帝道:“皇帝,你觉得呢?”
少帝回道:“王老司徒所言极是,我看便先安抚一下吧!”
何太后闻言,又点了点头,说道:“那好,那就请王司徒、杨(彪)太尉、杨(奉)车骑、马(日?)太傅、赵(岐)太仆、郑(泰)御史、张(均)朗中商议着给张燕选个合适的职位吧!”
何太后所提诸人上前领命,招安张燕的事便算定下了!
其中,大将军杨奉此次虽未发表意见,但对王允动辄就要唯王成马首是瞻的做法,心中仍是颇有微词!
后经众人商议,张燕便被封了个查无史据的节度使之职,好似当年袁术不明不白取了寿春之后,被封了个淮南节度使一样。
不过,不管怎么样,张燕总算是按着右贤王的设计,脱去了贼名,成为了朝廷的人。
尤其在右贤王的“教导”下,张燕大肆“养”民,倒是得到了晋中人民的全力拥护,不少绿林英雄也是慕名纷纷来投。
其中,当年随张角一起发动黄巾起义、现盘踞于晋阳与蓟州之间的黄巾贼并州人卞喜,竟是带着手下的一众太平道中人,投到了张燕麾下。
于是,张燕这新兴势力,竟然大有风生水起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