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黑山之军(1/2)
话说王允被王球拘押,为邓盛救出之后,往州内任职,南县便只剩下了一个丁原。
自王允走后,丁原好似丢了魂一般,不知所为。恰又逢得冤家路窄,新调来的南县县令便是被丁原好顿胖揍的路佛。
于是,丁原知道,自己那身缁衣算是穿到头了。
干净利落的辞职之后,丁原带着妻子离开了南县,回到了祁县“老家”住了下来。
隔年春,王允发信来招丁原往州内帮忙,感觉政治晦暗的丁原没有去往州内,而是告别了妻子,毅然从戎。
公元163年,鲜卑、乌丸联合作乱,朝廷调政绩卓著的张奂担任度辽将军,进驻曼柏,代表朝廷处理鲜卑、乌丸事务。张奂在任期间,幽、并二州清静无事。
在此期间,丁原于张奂的军中崭露头角,颇得张奂赏识。后张奂被调回京城任大司农,本欲带着丁原进京,但丁原却是只想当兵,不想为官。
于是,张奂推荐丁原回晋阳任军职。
公元173年,西羌作乱。王允奉灵帝命往雁门搬请“凉州三明”中的张奂去西羌平乱。路过晋阳时,前去拜访丁原。此时的丁原已是晋阳司马,统领一郡驻军。
不过,有些开玩笑的是,此时的晋阳太守乃是路佛,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并州牧是王球!
在单超等“五侯”将被铲除之际,王球适时的见风转舵,持巨资投到张让门下,转而变成“污点证人”,成为反对单超等人的主力。为此,在单超被除去之后,王球不但没有成为“五侯党”的余孽,反而成为了功臣。没有得罪,反而加了官。所以有时候想想这些破事,让人只觉老天太不公平!
历数封建社会中的数次改朝换代,无不是以农民起义为先导,将要崩塌的东汉大厦也不例外。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四处武力扩张,对东汉进行掠夺战争。东汉边疆大举南迁。(是年,吕布随其父自老家五原郡九原县南撤至山西境内,归附丁原军中。)
也是公元176年这一年开始,冀州黑山等地农民一为对抗外族侵略、二为反抗东汉政府的昏暗统治,纷纷联合起义,用各种名号组织起来。仅史书上记载的,就有黑山、黄龙、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丈八、平汉、大洪、司隶、雷公、浮云、飞燕、李大目、白绕、眭固、罗市等。
这些朴素的名号往往反映起义首领的某些特点:如“雷公”是大嗓门,“飞燕”是举止轻快,“白骑”是爱骑白马。这些起义军泛称为“黑山军”,活动在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晋阳、河内各郡之间,大部两三万人,小部六七千人,合计达百万人以上,各自为战,不相统属。
公元178年,“黑山军”中的新锐“飞燕”部首领常山真定人褚燕拜最强大的“青牛角”部首领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张牛角为义父,两部进行了“联合”。而后,张牛角与褚燕对其他如“眭固”部等进行了“整合”,使“黑山军”迅速的强大起来。
黑山军的崛起,引起了汉朝统治者的恐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北方。
其实,自公元173年的那场“西凉往事”之后,西部边陲基本安稳下来的东汉朝廷,便已经开始关注北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