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更进一步(1/2)
九年的基础教育很快便即过去,虽然王允是以第一,而丁原是以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业,但丁原于武学和兵法上的造诣,却是不下王允于“八股文”上的成就。
王允在教私塾先生已没什么可教他了的同时,丁原也是掏空了“拳脚”师傅身上的能耐。尤其再对练时,“拳脚”师傅已是渐落丁原的下风。
为此,“拳脚”师傅在欣慰自己这名师出了一位高徒后,也光荣的下岗了。自王老爷那里得了一笔丰厚的银钱后,“拳脚”师傅又往别处去教人“刀枪”了!
赋闲在家之后,王允还是整日读书,以期在书中搭起黄金屋,找到颜如玉。
丁原却是开始无所世事,游手好闲起来。尤其因为手上有功夫,竟常被祁县乡里的一些小流氓拉出去当打手,眼看就要往邪路上走了!
丁父见儿子如此,自然要管,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丁原还是我行我素。
见得此景,王老爷比之丁父还要心急如焚。自开始随着儿子王允信奉“玉皇大帝”后,王老爷的心性变得越发平和,且更加乐善好施起来。为此,王老爷又为自己博了个“王大善人”的名号!
王大善人怎容得自己家下出流氓,尤其丁原与王允一起在王老爷眼前晃悠了十年,堪比半个儿子,王老爷怎能让自己的儿子当流氓。于是,王老爷开始上下运作,打算把丁原送到衙门里去任职。
话说这一日,祁县同郡名士郭林宗来拜访王老爷,正逢王老爷出外去办丁原之事,王允便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
十五岁的王允讲求礼节,落落大方。与郭林宗讲文论道,商讨时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仅条理清晰,兼且见解深刻。
在与王允短暂的接触过程中,郭林宗见得王允的举止有度,谈吐非凡,不禁深深啧叹。
其实,在见王允以前,郭林宗对王允虽有耳闻,但想一十四五岁的少年能有多大见识,然而现今一见,却使郭林宗终于明白什么叫“有志不在年高”了。
对于王允如此年纪,便具如此非凡的学识和涵养,而大感吃惊的郭林宗,当场拱手赞王允道:“王相公可谓是一日千里,旷世奇才啊!今后一定能成为天子的肱股、国家的栋梁!”
之后,郭林宗主动与自己的小字辈王允交好,结为朋友。从此,并州士人便习惯称王允为“一日千里,王佐之才”。
王老爷凭着自己的脸面,上下稍一疏通,便将丁原安置在祁县隔乡的南县衙门当了治吏。
治吏不是县官,而是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的小吏,用后来的话讲,就是捕快。
有了正事可做之后,丁原也就收了心,断了与那些狐朋狗友的交往,开始专心当起差来。
见得此景,王老爷欣慰的同时,丁父对王老爷更加的感恩戴德、感激涕零了。
王老爷见比自己小了近十岁,但也四十好几了的丁父哭鼻子,安慰道:“丁师傅,你莫要再哭了。待建阳在南县混得好了,把房子和地治下,再娶个媳妇,你便可以过去抱孙子享清福了!”
丁父摸了摸眼泪,说道:“若能有那一天,就全托老爷所赐了!到时,我一定教建阳好好报答老爷!”
王老爷回道:“我这么做,并不指望你们父子回报我。只是自小看建阳和子师一起长起来,竟也把建阳当了半个儿看待,故只想看着他好罢了!”
丁父闻言,未再多言,和道:“老爷心善,我心里懂的!”
知丁原有了个好去处后,王夫人开始着急自己家的王允了。为此,从丁原离开王家,去南县上任之后,王夫人经常给王老爷吹枕边风,要王老爷赶紧也给王允找个好去处!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王老爷夫妇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还玩枕边风这一套?
呵呵,不论多大岁数,有时候这“风”该吹还是要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