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庶子袁绍(2/2)
看着袁隗疯狂的举动,袁绍被吓“傻”了,但却被骂“醒”了,摇“醒”了!一直生存于“嫡出”阴影下的“庶出之子”袁绍哭了,哭得很伤心,却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哭了出来。
终于知道了“好歹”的袁绍,将袁隗一直抓着自己的手轻轻挣脱,复在地上跪好,给袁隗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而后对袁隗说道:“自此,我袁本初不再是司徒袁逢家的庶子,而是您太傅大人府上的嫡子。爹,总有一天,天下人提起袁氏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便会是我袁本初,而非袁公路!”说罢,袁绍起身,挺直了腰杆,大踏步的走出了太傅府。
望着终于“觉醒”了的袁绍,“一生未娶”的袁隗,看着自己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嫡子”,激动不已,老泪纵横。
自此之后,袁绍搬出了司徒府,搬进了禁军军营。“改头换面”后的袁绍很快在禁军中崭露头角,成为校尉。并在随后的黄巾起义中,奋勇杀贼,立得大功,擢升司隶校尉,成为禁军南军的“老大”。而“开窍”后的袁绍并不满足于此,接下来他真正想要做的是袁氏一族的“老大”,甚至是天下人的“老大”!
此外,终于明白“庶出之子”不算“儿子”的袁绍,没再喊过袁逢一次“爹”,包括袁逢临死的时候。
而教导袁绍走向“正途”的袁隗,却被袁绍待如“亲父”。在袁隗面前,袁绍从来都是恭恭敬敬,言听计从,奉袁隗若神明!
想必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一定对袁隗的“善举”,得到了袁绍的“善报”,表示出极大的感慨。但对于袁隗“善举”的“初衷”,身为一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我却十分想知道。
然而历史无法倒退,已经采访不到当事人袁隗了。但是没有想到,为了将书写好,翻看史料之时,竟然又让我翻到了一些“野”的东西。虽然“野”的不是十分可信,但好在是“有理有趣”,我便将之誊抄下来,与诸君共享。
且说袁绍之父袁逢和袁绍之叔袁隗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袁逢为兄,嫡出;袁隗为弟,庶出。自古嫡庶有别,重嫡而轻庶。故此,在寻常百姓家中,父母皆是教育哥哥让着弟弟;但在袁逢袁隗家中却调了个个,弟弟要让着哥哥。因此,自小时候起,袁逢“欺负”袁隗便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这样的生长环境下,袁逢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他非常喜欢抢弟弟袁隗“喜欢”的东西。可以毫不夸张的讲,要不是“太傅”的官职和权力要比“司徒”小,袁逢肯定会抢的!
而也是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造就了袁隗孤僻隐忍和沉默寡言的性格,尤其还造就了袁隗“无欲无求”的处世态度,毕竟袁隗的所欲所求都要被袁逢“抢”去!
然而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人喜欢。当“无欲无求”的袁逢已然不会去“喜欢”任何东西之时,一个美丽的姑娘悄悄走进了他的生活。当袁隗心中的激情和占有欲复被点起,与那美丽的姑娘双双坠入爱河之时,袁逢又犯了“坏毛病”。已有正妻的袁逢“千方百计”,“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那美丽的姑娘纳为了自己的小妾。
痛失所爱的袁隗大病一场,几乎死了。然而“死去活来”之后,袁隗变得更加孤僻,终生未有再娶,将心思一门扑到“事业”上。
虽然终袁隗一生,其的官职都没能超过其兄袁逢。但据说公元178年那次朝中大权变革,就是袁隗策划和导演的。袁隗最终协助灵帝和王允将“权臣”袁逢最为珍视的“权力”生生剥去,致使袁逢告老还乡之后不久,便即抑郁而死,也算让郁闷了一生的袁隗终于长舒了一口恶气。
此外,据说那位被袁逢自袁隗处夺去的美丽姑娘进得袁逢家门之后,未经十月怀胎,便即诞下一子。
袁逢给庶子起名曰绍(少月,即生产日期不足的意思!),袁绍之母(美丽姑娘)则在绍五岁上时,给其添字“本初”。一说“本初”之意,乃是“本我初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