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王者之心(1/2)
王者――称雄天下的人!
闻得我和“颓废”老军的对话,马超终于明白了前者我口中“董卓跑了”的意思。本以为报仇在即,不想“仇人”却是已逃,马超有些恼羞成怒。为了泄愤,马超跳下马抽出剑,便欲上前斩杀那队“老弱病残”。
本着我党我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的光荣传统,对于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我是要网开一面的。毕竟,“以杀止杀“一直都不是我推崇的战争法则。于是,我对马超说道:“孟起住手,他们已无战力,随意斩杀,有失仁义。日后此事传扬出去,也教外人笑话,说我们还怕了这些老弱病残!”
马超闻言,顿了一顿,止住脚步,点了点头。不过,来得好不如来得巧,此时刚好西平军又擒来了一队“雍州精壮”,押至我们的面前。马超见得此景,来了“精神”,眼中复又冒出复仇的火焰!
看着这些“雍州精壮”,我想他们应该是董卓留下来与我“虚张声势”的,估计是难救了。不过,想来他们既能留下,便也应该都做好了死的准备。于是,我冲着他们喝问道:“你们可都是死心塌地为董卓卖命的吗?”
那队被俘的“雍州精壮”自知没有什么好下场,便都低下头来,对我不理不睬。这回马超算是得机,我也不好再行阻拦。
然而就在马超气势汹汹的提剑冲向那队“雍州精壮”时,刚才与我说话的那名“颓废”老军冲至我的马前,向我拜倒,叩头道:“侯爷,请您先劝阻将军大人,我有些话想和您说!”
我见这初时因为长得“软”,被我挑出来问话的“柿子”竟然“硬”了起来,便即再次阻住了马超,问那“颓废”老军道:“你有何话要讲?”
老军说道:“侯爷,一个人的脖子上只长了一个脑袋,谁愿意给别人卖命啊?只因董侯为人暴戾,穷兵黩武,为了养活与日俱增的部队,致使雍州的苛捐杂税极多极重。但是若居民家中有男丁入伍,则这些税赋便可减半。为此,很多小门小户家的孩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是混口饭吃,才参了军。您可以仔细看看这些人中,有不少还是没长成的孩子;也请您细问一下,他们哪个不是苦命人?”
闻言,我有些动容,扫视了一下那队“雍州精壮”,果然其中不乏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
老军见自己的话打动了我,便又乘热打铁的说道:“小老儿早有耳闻,侯爷功盖环宇,仁义布施天下,还望侯爷能够网开一面,放他们一条生路!”
听到老军这句“补充”的话,我突然想到了仁义的“刘备”。是啊,我留在三国真正的目的是阻止刘备瞎搞。而为了阻止刘备瞎搞,我便要有与其争锋的实力。为此,我便不能瞎搞,也不能随着手下人的性子让他们瞎搞。
按着诸葛亮和陈宫的设计,我都是要以雍州为根基的。为此,我能否取得雍州百姓的支持,才是我能否在雍州立足的关键。如此的情况下,我便不能教马超杀了雍州百姓们的“父子兄弟”,而是要“刁买人心”!
想到这些,我突然觉得自己变得“成熟”了。因为我似乎明白了“得天下易得民心难”这个道理。于是,我跳下马,搀起跪于地上的“颓废”老军,向其躬身一礼,说道:“老丈,谢谢您的提点,王成感激不尽。”那老军见我如此“客气”,被惊得呆立在那里,不知如何动弹。
而后,我又转头问马超道:“孟起,你可是还想杀这些苦命之人?”
闻得我给“雍州精壮”们下了“苦命人”的定义,马超知道我又“善心大发”。于是,马超“无奈”的将宝剑还了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