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满国风语(1/2)
次日,当上工的建筑工人们见到有一车沙石撒倒在工地上时,一边咒骂着肇祸之人,一边开始收拾。
并不“消极怠工”的工人们很快便将沙石重新装回车上,并在不经意间,从沙石下的浮土之中将“我”挖了出来。
尸体被挖出来后,有两个胆小的工人吓得坐在了地上。早已等待在侧的郝昭见时机成熟,便即上前,从浮土中将已露出一半的宝剑挖了出来。
拂了拂宝剑上的土,郝昭将宝剑抽出剑鞘,看着剑锋上的三个字,故做惊讶的大声说道:“陈仓侯?!”
闻得郝昭之言,众工人一起围拢上来,看向剑锋上的三个字。看过之后,工人中有一人惊讶的说道:“这具尸体不会是王成王侯爷吧?”
工人们闻言,皆是大惊。其中,有一人接茬道:“别胡说,侯爷神武盖世(此话甚是有理,哈哈…),怎么会死呢?”
刚才那名工人辩驳道:“前者袁绍大军攻城时,我帮着北平守军往城上运送过滚木擂石。曾经见到过帮着公孙大人守城的侯爷,他老人家(我有那么老吗?)的佩剑就是这样的!”说罢,此人又用手去拂了拂尸体衣服上的土,接着说道:“对,侯爷当时穿的就是这套衣服!”
听到这里,郝昭心中高兴。因为按着诸葛亮的原计划,郝昭是要说一段“单口相声”的。但是现在有两位工人兄弟用“对口相声”的形式,把郝昭要说的话说了出来,这让郝昭省去了自说自话的麻烦,也让尸体就是“我”的可信度上升了几个数量级。如果不是为了保密起见,郝昭真想掏两块金锭子给这俩哥们!
待尸体的身份被确定为“我”之后,工地上的工头说道:“侯爷身死之事非同小可,我当速往高太守处报知,你们在此间小心看管尸体,等我回来!”说罢,工头转身向工地外面跑去。
工头一走,郝昭便即对剩下的工人们说道:“众位弟兄,陈仓侯的事迹和传说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位朝廷重臣兼国家栋梁死在北平,袁绍难逃干系。现今北平为袁绍掌控,他若得知此事,必然不会教侯爷死在北平之事传扬出去。想来一会工头老大必然会引官兵前来,杀我们灭口。我们若是在此傻等,祸不远矣!所以我们还是速速离开,各自逃命去吧!此外,光是逃命恐怕还是难逃被追杀的厄运。希望众位兄弟在逃亡的路上,尽量将侯爷身死北平的消息传扬出去。一旦此消息天下皆知,那么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袁绍便不会再纠缠我们了!”
众工友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在“郝昭”的“号召”下,瞬间逃得一干二净。
待众人散净,郝昭对自己没花一分钱就聘请到诸多宣传员的作为,感到十分满意。回到住处,郝昭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往城中最大的茶馆而来。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郝昭基本把北平城内大大小小的茶馆酒楼走遍了。郝昭以闲话的形式将“我”身死北平之事传给了无数“无聊之人”,“无聊之人”又帮郝昭把闲话传了出去。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之后,“我”被从北平太守府原址挖出来的消息,在北平城内已是尽人皆知!
当“我”身死北平的消息在北平城已然成为纸包不住火的既成事实之后,早已准备多时的程咨,便将多日前便即召集起来的北平盐商统统的发往了雍州。
收了程咨几倍于贩盐所得的盐商们,在程咨那里受领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就是迅速把“我”身死北平的消息带去雍州。
其实,这些盐商当中,大部分人都是盐农,他们不只贩盐而且造盐。而盐农之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辽东人。前者在襄平时,已然有人(董卓的人)掏钱让他们往雍州传递过“我”身死襄平的消息;没想到现在又有人掏钱让他们往雍州宣传“我”身死北平的消息。
一年之内,两次传递“我”身死消息的这些“辽东老乡”都小发了一笔横财。为此,他们对“我”都是心存感激。毕竟,是“我”的死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当然,正所谓“喝水不忘挖井人”,发了横财的这些人中也有知恩图报的。这些人都为我请了一个“长生牌位”,供在了家里。
放下程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停的往雍州发盐商不提,我们继续说郝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