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再失交臂(2/2)
闻言,太史慈大喜,说道:“君侯文治武功,仁义布施天下,我家二位兄长必是倾心于您,与我何干?”
闻言,我笑着点了点头,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太史慈又问道:“刚刚听闻君侯在襄平大败鲜卑,不知此来江南却是为何?”
我闻言,心说这个时代的“传媒”可是真够慢的。这要是在现代,今天政府议员看了黄色视频,明天连着官员的妻儿老小外带那段“精彩”视频都会上传到网上!而在这个时代,我在襄平大捷的消息竟然用了一个多月,才到江南,真是“狗仔队”的失败!
不过也好,那样我在北平惨败的消息会更晚传到这里,也省得在太史慈这里丢人现眼!于是,我便对太史慈说道:“其实襄平大捷不是我的杰作,乃是孔明和黄亏两位贤弟的手笔!”
太史慈闻我说到这里,睁大了眼睛,看着诸葛亮和黄月盈二人,有点不敢置信。
我见太史慈表情,继续说道:“子义莫要惊讶,别看孔明和亏弟年少,二人之才却惊天动地。此番南来,我便是陪他们往隆中去取家小,而后一起返回天水的!”
太史慈闻言,慌忙起身向诸葛亮黄月盈施礼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新人出。二位小先生,竟然做下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真教子义佩服!”
诸葛亮黄月盈闻言,起身还礼,客套了几句。待众人高高兴兴吃罢了饭,太史慈安排我们休息,他则要往军营处理军务。
在太史慈临走之前,我对其说道:“子义,我此来秣陵纯属探望于你,为了免去一些俗事,不要教你家主公刘繇知晓我来此处的消息。”太史慈会意的点了点头,转身去了。
晚饭过后,太史慈带我去拜见了他的母亲。老太太和蔼可亲,特意叮嘱太史慈要好好招待于我。而后,太史慈又让他的夫人和儿子拜见了我。太史慈的夫人端庄秀丽,虽然不是十分漂亮,但却看得出是位贤妻良母;六岁的太史亨(北海之围时,这个小家伙便已出生了。)虎头虎脑,像极了太史慈!
接下来的三天,太史慈请了一个“小长假”,陪着我们一行四人在秣陵玩了个痛快。使我将“北平无奈”时,留于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三日后的晚宴,我和太史慈说了第二天打算上路的事,太史慈知我事忙,没做过多挽留。
晚饭过后,因为明天便即要过江赶往庐江,所以我教众人早早回房休息去了,我也回到房中闲坐。
不多时,有人敲门。开门之后,我见是太史慈,便即将其让入屋中。进至屋内,太史慈并未听我所请,坐下说话,而是跪倒于我的身前,含泪说道:“君侯此行归返天水,子义本该随同前往,而后随侍君侯身旁。奈何老母年事已高,不宜远行,且久居江南水乡,必然不适西北干旱天气。此外,刘繇虽非明主,但是待我着实不薄。此时其尚无错,子义也不忍轻易弃之。子义此来特为向君侯解释,待老母百年之后,它日得机,必然往赴天水,效犬马之劳!”说罢,太史慈潸然泪下,给我叩头。
我闻言感动,慌忙搀起太史慈,好言安慰了一番。
此时太史慈不随我走,就如我当初不能留其在身边一样,有些无奈。
一来,刘繇待其母子恩重,子义不忍弃之;二来,子义至孝,其母年迈,确已不能再长途颠簸,其怎能弃母亲而随我离去呢?
对于与太史慈的两次“失之交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耿耿于怀,希望老天不要再让我第三次心中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