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初出首捷(2/2)
当然慌乱之中,也有自己穿了一件棉袄之后,又把别人的棉袄当棉裤往下身踹的;还有穿了一条棉裤之后,又把别人的棉裤当棉袄往头上套的,反正就是一个“乱”字了得!
“驻足襄平,跳板中原”的美梦被大火惊醒之后,左贤王穿上衣服,出得太守府。当左贤王看到街上犹如炼狱一般的景象时,驻于火中的左贤王亦是感觉浑身发凉,知道中了计了。不过,迅速冷静下来的左贤王慌忙教手下的将军们整队,开城门往城外撤逃。
待东门、南门、西门打开之后,被烧得焦头烂额、混乱不堪的鲜卑军拼命向城外逃窜。但很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久候他们多时的辽东大军。
因为匆忙之下,衣服尚且穿不利索的鲜卑军,哪还有拿兵刃的心思,所以一大半的鲜卑军都是赤手空拳的!为此,若是“虚伪”的说,六万辽东军是来劫杀鲜卑军的;倒不如“敞亮”点的说,辽东军就是来屠杀逃命的鲜卑军的!
可能是近一年的守城,让辽东的将士们感觉到心里太苦。因为毕竟看着儿子或者父兄在眼前死去时,那种凄厉的情形会教你一直到死都忘不了,所以辽东军内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认为这场“屠杀”是不道德的!他们皆是争先恐后,血贯瞳仁,大杀特杀,特杀大杀起来!
待东门、南门、西门已经不再有鲜卑军突出,看着遍地的鲜卑军尸体,我皱了皱眉。而后,我教许汜王楷分别去东门和西门通知公孙康和公孙恭,不要引军追击从北城逃窜的鲜卑军,速速往城中救火,尽量减少损失!许汜王楷走后,我教高顺臧霸也带人往城中救火。
待身边只剩下诸葛亮和黄月盈时,诸葛亮问我道:“成兄,此时进城救火也是徒劳,襄平城是保不住的了,您倒不如教军士们去继续追杀鲜卑军。”
我见诸葛亮将“追杀”二字说得极为轻松随意,心下有些恻然,低头说道:“兵法有云,穷寇莫追!”
诸葛亮闻言,哈哈一笑,看出我心中想法的他直白的说道:“怎么?成兄杀得手软了吗?”
闻言,我知道瞒不过这聪明绝顶的孩子,便直言道:“左贤王并非欺人太甚之人,几次胜负手时,都对我有手下留情之意。而且,两次三番答应我的缓兵请求。尤其攻打襄平,只是强攻北门,而未作合围之势,分明只是夺城,并未有害我之意。知恩图报,如今我也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
诸葛亮闻言,呵呵笑道:“成兄此言差矣,若是左贤王分兵合围,则城中军民知道非死即活之后,必然拼死抵抗。那即使攻下襄平,鲜卑也必然元气大伤。所以左贤王才会仅攻北门,和您比拼心理底线,看谁更能承受战争创伤。不过,显然您的承受能力没他强,还好我早来了几天,不然您就要弃城了。此外,兵法有云,兵十倍而围之,方有全功。若是左贤王仅凭三倍于您的部队实行合围,那他早就败了!您能于柳城以十万之众大破二十万乌丸军,说明辽东军战力确实不俗。若是左贤王敢分兵围城,那您仅需领城中精锐,乘其不备,奋力冲袭他的中军,纵使杀不死左贤王,也会迫其北逃。彼时,岂不就是又重复一场柳城追杀吗?”
闻言,我看了看诸葛亮,自叹侥幸,心说“好在左贤王没有对我实行分兵合围,不然打死我,我也想不出来以点破面这条计策!”。而后,我对诸葛亮说道:“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真若那样做了,所产生的变故谁又料得到呢?我总感觉左贤王这人本质不坏,不然前些日子我们护百姓出城之时,他大可毁约,前来劫杀啊!所以放他一马也是应该的!而且就目前的情形看,他的二十万大军已然扔了一半在这里。我看左贤王是个聪明人,回去之后必然痛定思痛,会与辽东和解的吧!”
诸葛亮闻言,定定的看着我,叹道:“成兄,马叔父果然没有说错,您有一颗透明的心!虽然这颗仁慈之心与强敌对战之时,会吃大亏。但是您能这么想,却令我十分感动,想来您将来必是一位明主!而且您对左贤王这一马放得对,他确实是个聪明人,有这样一个聪明人在北方,可能对辽东是个威胁。但这个聪明人被您放归北方之后,想到的必然是感恩,而非复仇,想来辽东此后数年不会再有战争了!”说罢,我和诸葛亮一起看向东北方已然泛白的天空
三更左右便即冲出北城,往鲜卑方向逃命的左贤王,待至天明开始收整残军。当询问手下哨骑,得知襄平未派一兵一卒追击之时,左贤王眼中含泪,向襄平方向抱了抱拳。而后,左贤王引军北还鲜卑。
待至鲜卑,左贤王收整人马,做了仔细清算。残军仅余十二万多,其中还有近两万乌丸军,且因烧伤感染死亡的人员还在不断上升,乌丸首领难楼、苏仆延失踪,可能已然葬身襄平的火海之中。
得报之后,左贤王摇了摇头,泪水再也抑制不住,痛哭起来!哭罢之后,给我写了一封信,教特使送往襄平而来。
虽然大胜,但却赢得过于惨烈。我看着被烧成了空壳的襄平城,知道自己要给身边的人以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便笑问诸葛亮道:“为什么你初出茅庐的第一战总是要用火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首战用计也是火攻,此处我不加赘述,大家可以去看《三国演义》!)
诸葛亮闻言,不知道我又在说些什么怪话,辩驳道:“成兄这么说,就太小瞧我孔明了!兵乃金器,我以六万之众大破敌军二十万,可谓将金用到极致。木属生火,此战明为用火,实则用木,无木则无火。此外,若非首山之中的众多林木,又怎潜藏得下我六万大军呢?故此,我也将木用发挥到了极致。正所谓风生水起,风乃水势,若是没水,便即没风,此战虽是用火,但借得却是水势。另外,突入城中放火的将士,用得乃是土遁之法。故我此战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力结合,方有此番之功,成兄何故污我仅会用火?”
我一听诸葛亮说的头头是道,面面俱到,知道这小子嘴皮子厉害,能骂死人不偿命。所以我便不再与其争论,看了看诸葛亮,问道:“你说的东西太玄乎,不过好在你这场火放的足够漂亮,没让我王成背上弃城丢民的千古罪名。哎,对了,孔明,你说下棋是五行当中的哪一行啊?”
诸葛亮闻言,在马上晃了晃后,叹道:“算你真行!”
闻言,我哈哈大笑,黄月盈知道其中缘由,隔着面具也是笑出声来。众将不明就里,但看主公和两根“救命稻草”都笑了,便也跟着傻笑起来!
不日,左贤王的信至,信的内容很短,大概的意思是,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他很欣赏我这个对手,问我愿不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当公孙康给我念完信后,我的心情很平静,因为这个结果是我和诸葛亮早就猜到的了。
当然,如果我初来三国便经历这场无聊的战争,那么此时我的心情肯定是难以平复的。因为我绝对不会理解,为什么明明知道是错误,战争还会打起来。
但当我在来此时代短短不到四年之内,经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生离死别之后,我知道人类一旦被一种叫做“权力”的东西所驱使,那么便会像油蒙了心一般,做出任何让常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来。
经过无数的考验,现在的我变得很从容、很淡然。我凝望着北方,淡淡的对公孙康说道:“你帮我给左贤王回封信,一句话就行,就说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众人闻言,向我投来敬肃的目光!
当然,后来有史学家评价,说辽东和鲜卑打的这场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战争,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两家的土地都是原封未动,仅仅是死了近四十万人,值得在史书上记述一笔“而已”!
然而现实意义却是在那四十万“被”涂炭的生灵护佑下,辽东和鲜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四十年和平。虽然这对史学家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当时的百姓来讲,那等于一代人的幸福生活。这要比史书上那些用鲜血写就的白纸黑字,更应该值得人们记住!
当然此战之后,唯一没有损耗元气的高丽,乘着平衡之势更加牢固之机,向东进行扩张,吞并了不少小国。为将来朝鲜半岛的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