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高丽和亲(上)(1/2)
听了三天的头骨爆裂之声,本来就睡不着的我,更加的睡不着起来。不过,也还好我睡不着,不然肯定会做恶梦的!
三天后,大军算是得到短暂休整,我教公孙康起兵返回襄平。因为白马义从和赵云的借用期并未明确,所以三万北平援军也是一同折返襄平。但是程普韩当及那些乡甬,我却要问问他们是如何打算的。
找来程普韩当之后,我说道:“感谢二位兄台这些日子以来给我的助力,如今乌丸已退,我们即要折返襄平了,不知二位有何打算?”我并未出言相留,只因孙坚久屯于柴桑,不曾有任何动静,我不知道是不是其羽翼未丰的缘故,所以我不敢轻易出言留其身边之人。
程普闻问,并未答话,看了看韩当,韩当点了点头,程普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给了我。
我有点莫名其妙的接过程普递来的信笺,打开之后,见其上书,“二位兄长近来可好,前者小弟自辽东归,已两年有余,甚是想念。近闻乌丸起兵柳城,劫掠襄平,公孙度败亡,未知二位兄长吉凶,故发信来询。然想二位兄长武艺高强,必然无碍。可多年汇聚乡甬,保卫乡梓,虽使一方得安,却终非丈夫所为。前者每与二位兄长论及天下大事,皆有济世之言。然若欲安天下,为何独安一方?故请二位兄长早日投效明君,勿使一身才华沦于乡野。吾今虽投效刘繇麾下,但却并不荐二位兄长来此,只因刘繇非是明君。然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吾于世上行走多时,所见明君却只一人耳,乃是除却阉患的安西将军陈仓侯王成。然每念当年北海之时,未曾投效,常常抱憾,胸中苦闷难当。今闻君侯困于天水,但想其日后必然飞腾。故今泣荐二位兄长往投,他日必得大展宏图之机。若二位兄长听却小弟之言,能事君侯左右,也可了却我未能随侍君侯身边的遗憾。念及往事,不禁潸然。自此别过,还期他日再与二位兄长把酒言欢。”落款是“太史子义”。看完信后,想起当年北海匆匆见过一面的太史慈,心中不禁黯然。
程普韩当见我看过信后,将头低下,陷入思绪,双双跪倒,程普说道:“前者孙坚发书来招我二人往柴桑为将,不想恰逢乌丸作乱,故才暂留保乡。未想其后公孙度败亡,我等接得子义书信之后,刚好您自天水来此领兵平乱。柳城一战,您舍死忘生,计斩蹋顿,豪言生死,身先士卒,令我兄弟二人佩服之至。纵是未有子义书信,我二人也望投于侯爷麾下,不知侯爷肯否收留?”韩当也是随言附和。
闻言,我本想推辞,教他们去投孙坚,但是奈何话到嘴边却怎么也不好开口。因为程普韩当诚心至此,又有太史慈的荐书,我就是再不会做人,也不能说不收啊!于是,我急忙搀起二人,说道:“能得二位诚心相待,王成实是感激不尽,想及与子义当年匆匆一别,已然两年多了,但不知二位是怎么和子义认识的?”
韩当抢言答道:“子义武艺高强,奈何胯下没有好马,前者他闻北国有不世出的宝马(爪黄飞电),来辽东相寻。过柳城之时,恰遇我和义兄领乡甬与边匪作战,故相助之。战后,我和义兄为了表示感谢,留其于乡中数日,相言甚欢,又互惜才能,故结为异性兄弟。”
我闻言,点了点头,方解胸中疑惑,也终于知道太史慈没事往辽东“跑”的缘故了!
于是,程普命子程咨领乡甬归乡,代其照顾家中之事,他与韩当随我共赴襄平。
十日后,大军回师襄平,果然如前者之言,未足一月便归。
早已闻报,辽东军柳城大捷的辽东军民,在得知我领军返回襄平的消息后,由公孙恭的带领下,自发的出襄平城十里,夹道欢迎得胜之师。
因为离得近,我在柳城之役的战况,于辽东传的还算详实,但在不出一月的时间内传遍祖国大地后,版本就开始升级了。有“王成只身吓退乌丸大军”的老版本,也有诸如“王成撒豆成兵大败乌丸”和“王成祭法请得天兵天将杀退乌丸”的新版本。
当然,在来三国后,几乎被神话了的我再次有了这些传说时,老百姓们都是津津乐道,并无污言毁谤之徒。因为销声匿迹一年后的王成,终于又给百姓们添了饭后的谈资,一传十,十传百,未有不信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