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只身退贼(1/2)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开始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到现在,已然发了近30万字,不敢说是“扬扬洒洒”,只能说是“磕磕绊绊”。虽然创作过程十分艰辛,但是根据点击率算算,现在每天大概有400人点开我写的东西来看,让我感到十分开心,也希望这些东西能够博得大家一笑。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望“无象”、“叁刀”、“老吉他爹”几位同学继续多提宝贵意见,真的谢谢你们!
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现在言归正传。真是十分对不起大家,本来在第二部的开头“烧金祭蹇”的时候,我就说了第二部是我把原来第一部的内容截下来新增的一部,但是没想到第二部写到“董卓犯阙”竟然被我小小的“总结”了一下,导致原来第一部的有些内容还要阴魂不散的塞到第三部里面来。为了表示我诚挚的歉意,我保证不会再让原来第一部的内容再出现在下一部里了。作为补偿,我将提前透露一点消息,就是“诸葛孔明”马上就要出现了!
我和吕布持着圣旨阻住雍州军的先锋营,令哨骑去通知董卓前来接旨。董卓闻报,说有使臣赍诏前来,有些惊讶,带着自己的女婿兼首席谋士李儒,来至先锋营前。
我远远的见雍州军中出来两匹高头大马,马上两人,一个上了些年纪满脸黑斑疙里疙瘩的胖子,一个大长脸白面皮留着几屡稀疏胡子的中年男人。看二人一前一后而来,我知道走在头里的胖子应该就是董卓,至于那个白面皮我就不清楚了,不过看长相不太好惹!
待董卓二人行至我和吕布近前,我于马上拱手施礼道:“来得可是鳌乡侯雍州刺史董卓董大人?”
黑疙瘩脸胖子闻问,说道:“老夫正是董卓,不知来使是谁?”
我非常直接,连答带问的道:“在下乃是右将军王成,敢问董侯此来是带兵勤王还是举兵造反?”
董卓知道我的名字,因为我来三国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办了太多出名的事,例如擒杀马元义、扫平北海黄巾贼,还有剿除蹇硕等等。当然,让董卓对我产生刻骨铭心记忆的是我力阻他进京之事。董卓怎么知道的?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董卓闻我如此问他,和我玩起了心眼,说道:“久仰王将军大名,但不知王将军话中的意思!”
我镇静的说道:“末将受陛下所托,前来给董侯下旨,如果董侯是带兵勤王,那就说明董侯还是汉臣,那我便代陛下宣旨;如果董侯是举兵造反,那我也没有宣旨的必要了,更不劳董侯动手,我当自行下马受缚!”
董卓闻言一愣,李儒闻言心中一震,暗说“看来这个王成还真不好惹!”,急忙低声对董卓说道:“岳父大人,快快下马接旨!”
董卓闻言,似有些不情愿的下了马,向我跪倒,李儒也跟着下马跪了下来,近处的雍州军见刺史大人和主薄大人跪下了,便也跟着跪了下来。于是,后面的雍州大军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顺序的跪倒下来。
见董卓跪了,我非常满意,展开圣旨,开始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雍州刺史董卓提兵数万,兵发洛阳,朕思董爱卿必是听闻十常侍作乱,心系朕之安危,故才起兵。为嘉许董爱卿的忠心,特遣右将军王成代朕前往犒劳军士。此外,如今京中之事已平,还望董爱卿见旨之后,速速提兵返回长安,以免州中生出变故!”圣旨右下角盖着传国玉玺上的那八个大字,和真的一样,我心理说道“咱们的造假技术真是传承了千年啊!后汉的时侯,就敢造象征国家权柄的玉玺了,还造的和他妈真的一模一样!”
董卓听完,有些不忿,李儒在其身后捅了董卓一下,董卓方才来至我的马前,单手抢过圣旨,说道:“臣前将军、鳌乡侯、雍州刺史董卓领旨谢恩!”
吕布见董卓无礼,绰起大戟,就要发难,被我一把拦住。而后,我下马向董卓施一全礼,说道:“董侯既已接旨,就请遵照旨意返回长安吧!”
董卓强辞道:“但恐此旨乃是贼人假拟,陛下仍处危难之中,正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我当提兵自往京中探视陛下安危,若陛下果真无事,方才敢回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