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诡辩!(1/2)
今天一万五千字更完了
“父子纲伦,君臣之礼,天下有序,万物机理,何生何灭,四季有时,是谓天理。天理常在,岂能违逆?棉花年产几何,乃天理也,三叔欲逆天理,期许棉地里能多长几成棉花,何其愚也?”
贾宝玉正思索时,一通大声的感慨之音将他吸引了过去,是前边棉田里站着的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贾宝玉低头一想,觉得他说话倒有些水平,应是读过些书的,想是他见众人说服不了三叔,他故而发此感慨,以期能够说服三叔答应他们凑钱将土娃子从李财主家赎出来。
“邵神童你有什么话要说,快些过来,俺们村里属你最有见识了,劝劝三叔,他没准会听你的。”众人见说服不了三叔,都以为邵神童是要帮着他们一起相劝,是以忙叫他来三叔面前说话。
原来那青年是李家庄有名的神童邵仲永。李家庄是多姓同居,其中李姓最为庞大,而其他小姓繁多,邵姓亦是李家庄小姓,家道败落不得以靠租种李大财主家田地过活。
邵仲永是村里佃户之中唯一的读书人,自小聪敏,被人称为神童。然而家中实在贫困,交不起李大财主家田租,一样有被抓入胡府充作家奴的危机,不得已才来到田间劳作。邵仲永自小读书,然而却屡试不中,直到如今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混上,因为顶着神童的名头,家人和乡亲从来也没把他放弃过,一直让他继续学业。
这人突然说出一番大道理,慢慢从前边棉田里走过来,来到三叔旁边,包括贾宝玉在内的所有人几乎都以为他会同众人一样来劝三叔,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邵仲永一直读书,从未做过这等农活,心下却是又羞又怒,并不来相劝,反倒文绉绉掉起了书袋:“苛政如虎,土豪如狼,恨我空怀抱负,满腹经纶却也只能沦落至此,时不我与,奈若何兮?”
村中黔首农夫哪里能懂得他这番之乎者也,只是见他说得这般悲天悯人,便都向他望了过来,期盼他这份悲壮能打动三叔听从了大伙儿的建议。
宝玉、黛玉、宝钗却是听的懂他说的话,这可不是要劝那老农的样子啊,都不解的互相望了望。
“现下天理不可违逆,而虎狼相逼,如之奈何?若是在此坐以待毙,沦为奴仆,永不得翻身,倒不如远走他乡,以求后计。”
“远走他乡”一句倒是被众人听明白了,想是这神童无法可施,要逃啊?
贾宝玉当真有些哭笑不得了,方才还听他满口大道理,想是个知书达理,有担当之人,却不想事到临头,他却是想逃。不过这也情有可原,若是为人奴仆,身入贱籍,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的,那等于日后书读的再好,却也只能老死于乡野之间了。
不过他的父母却是憨实之人,在侧听了大急,连忙拉着邵仲永说道:“永儿你可不能逃了啊,你要是逃了,爹娘怎么办?再说现下兵荒马乱,你能逃去哪啊?平时乡亲们都称你为神童,待你可不薄啊,大家还指望着你出人头地,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哩”
不料邵仲永却挣开了父母,突然跪了下来,哭声凄切的说道:“儿不孝,有负父母乡亲厚望。然而孝有大小,今日若是听父母言语留了下来,只是小孝,却是大不孝也”
众人被他小孝大孝一通说得云里雾里,都不知所措的楞在那里,只听邵仲永继续声情并茂的说道:“儿若沦为奴仆,则上愧对先祖父母,下无颜面对后辈子孙,此乃大不孝也,我不能为呀”
说罢他却大义凛然的站了起来,看了一眼父母,又环视了一周乡亲邻里,一脸正气的说道:“父亲,母亲,各位乡亲,难道你们忍心陷我于大不孝吗?”
千百年来与世无争,忠厚老实的李家庄乡民们被邵仲永一番陷他于大不孝的言语吓得目瞪口呆,一个个噤若寒蝉,但是他们心里怎么也想不明白,若是不让邵仲永逃走怎么反而是害他大不孝了?
“说得对,邵哥儿说的对,我们都应远走他乡,不要在这做个大不孝的人。”几个青年不想沦为奴仆,虽然自己也弄不明白什么小孝大孝的,却也义无反顾的支持起邵仲永来。
在场的李家庄乡民虽然觉得他好像不对,但却又不知哪里不对,也找不出话来反驳,一个个急的手足无措,想要阻止,又无可奈何。
贾宝玉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以前只是听说过诡辩,今儿个倒是亲眼瞧见了,倒也算大开了一回眼界。
宝钗嗤笑道:“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自是好的,只是如今并听不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并不是书误了他,可惜他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咦?听了这话,贾宝玉心中疑惑,宝姐姐不是最喜男人读书考功名,热衷于仕途经济吗?怎么听她今日这番话,却好像也不尽然?她这话的意思竟是同后世某些重视道德修养过于文化知识的教育家不谋而合了。
黛玉方才还伤心的厉害,听了那人诡辩,竟有些生气,冷笑道:“总有许多无耻之人,做了无耻之事,却还要寻求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以为能够蒙蔽世人,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却不知这也不过是掩耳盗铃,图惹人笑罢咧。”
宝钗难得亲昵的拉起了黛玉的手,赞同道:“颦儿这话极是在理,世人都言知己难求,今儿个听你一席话,我却从今往后只把你当知己了。”
贾宝玉没料到因此反倒让宝姐姐和林妹妹愈发亲近了,却也算因祸得福吧。
“走吧,邵哥儿,为了不做这大不孝之人,我们愿随邵哥儿一起背负这小不孝之名,远走他乡。”
邵仲永这话倒蛊惑了好些人,一众青年在邵仲永领头下便要离开李家庄远走他乡。他们的父母被那一通大孝小孝说的云里雾里,虽然不能理解,却也当真不愿看到自己的儿女为奴为仆,便楞楞的不知所措起来,将冒着儿女沦为李大财主奴仆的风险凑钱为三叔赎出土娃子的想法也忘了,竟也不去阻止。众乡亲见他们的父母都不加阻拦,自己更不好出面阻拦了。
众李家庄乡民眼看着他们走出田间,便要回家收拾细软远赴他乡了,却在这时,只听那从船上下来的仙女儿堆里的俊俏公子突然说话了。
“你们不能丢下自己的父母,就这样走了”
邵仲永等人一见拦住自己的竟是这个不知是哪里来的外乡人,并不以为意,冷笑道:“我凭你是哪里来的富贵人家,今儿这是为了成全我等大孝,便是孔夫子复生,如何又能拦得了我们?劝你莫要多管闲事,还是赶紧上船赶路去要紧。”
说话间,邵仲永等人却偷眼去瞧贾宝玉身边的美人儿们,只觉的一个个美艳绝俗,让人不敢直视,甚至见到她们之后,一向自视风流倜傥的邵仲永都有些自惭形秽了。
不过,见到这许多他们这辈子也不曾见过的美人儿,难免会有些幻想。一个个站的笔直,期许能得美人儿们一眼青睐。却不曾想,这些美人儿们根本瞧也不往这里瞧上一眼,一个个只望着她们中间的那个小白脸儿,千转心思,万般柔情也只在他一人身上,不由生出羡慕嫉妒恨之心,直恨不得将贾宝玉挫骨扬灰才能稍解心头郁闷。但是再看了看站在不远处护卫的贾府家丁壮汉之后,又瞧了瞧自个儿的身子骨,这才只得暗自又把这口气给咽了下去。
“你们可曾想过,若是你们就这样离开,你们的父母要怎么办?交不出田租,又没有儿女为仆抵债,李大财主能放过他们吗?”
众青年听了一阵犹豫,嘴中却兀自强辩:“休要在这里胡言乱语,你是想陷我们于大不孝吗?”
“我不管什么大孝小孝,我只知道大丈夫在世不能保全父母,临危却只想到自己逃走,就是不孝。”
“啊……”一席话正道出了一众乡民们心中所想,方才被邵仲永一通大孝、小孝弄糊涂的众人也终于渐渐想明白过来。
“现下连父母都无法保全之人,还谈什么先祖啊、子孙啊什么的大孝?现下遇此小难都无法让自己脱困之人,谈何在这兵荒马乱之世立足?遑论抱负,遑论将来?”
贾宝玉铿锵有力的话语,响彻连绵不绝的棉田,让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李家庄棉农都听在耳里,只觉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宝姐姐和林妹妹都转身儿眼睛紧紧盯着他,眨也不眨一下,不想错过贾宝玉此时的每一个表情,仿佛要将此时的宝玉深深印入眼睛里,永远记在脑子里、刻在内心深处。
贾宝玉的丫鬟袭人、晴雯、麝月、秋纹、惠香、金钏儿,黛玉的丫鬟紫鹃、雪雁,宝钗的丫鬟莺儿,并其她一些小丫头,此时无不满眼冒金星,一个个脸现痴迷之状,深深的望着二爷,陶醉不已。
一众青年的父母也终于想明白过来,纷纷跑去拉住了自己的儿子。
邵仲永被父母拉住,不禁大怒起来,对着贾宝玉大骂:“孺子小儿,懂什么纲常人伦?乳臭未干,遑论忠孝大义?汝竟在这摇唇鼓舌,蛊惑众人,欲陷我等于大不孝乎?小小年纪就这般巧言令色,你又拿什么去保全你的父母?还敢自称大丈夫……”
“你才巧言令色,你才是摇唇鼓舌,纵使自己胆小如鼠,遇事就只想着逃,却还扯出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你长这么大,可知道羞耻二字怎么写?”
不想,邵仲永还未说完,晴雯、秋纹等丫鬟早已受不了了,率先回骂了过去,紧接着,就是一向温柔少言的袭人、麝月等也附和起来,包括黛玉和宝钗的丫头不久也加入了舌战。
“我们家二爷就是大丈夫,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别说是保全父母这些理所应当之事,便是天底下也没有我们家二爷办不成的事”
这些个丫鬟们七嘴八舌,到最后都听不清楚她们到底在说些什么了,反正都是些夸赞贾宝玉的话,几乎就要把贾宝玉夸的天上独有,地下无双了。
贾宝玉有些不好意思,老脸儿一红,心中却有种说不出的甜蜜感觉。这些个丫头平常虽也有淘气的时候,在外人面前可从来也不曾失了规矩,像这般不矜持,有些小泼辣的样子同人争吵,恐怕还是第一回,尤其是这样所有的丫鬟都指着一个人骂时的壮观场面,简直是史无前例。这一切却仅仅都是为了维护他贾宝玉一人,他贾宝玉何德何能,却能消受这许多美人儿之恩,怎叫他心里不似吃了蜜糖般甜滋滋的?
“哈哈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天底下也没有他办不成的事?你们当她是玉皇大帝?好,远处就不说了,就说眼下,他却能有法子叫我们都能交上税收租子吗?”邵仲永已是怒极,已顾不得猜测这些人的身份,只想着叫他出些丑才解气。
“当然能,只要我们二爷要办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不过是想法子叫你们都能交上税收租子罢了,这点子小事有何难?便是那一件件比这大的多难事,又有哪件叫我们家二爷为难过?”
经过金銮殿智断蜂蜜案,濮山诗会大放异彩等事之后,贾府这些丫头对贾宝玉面上虽还是那般淘气,其实心里都已经对他有点儿盲目崇拜了,在她们看来,这世间还的确没有她们二爷办不成的事。
这些个丫头,真把我当成无所不能了,就知道给我惹麻烦?贾宝玉抱怨归抱怨,但见丫鬟们如此维护他,如此崇拜他,心间愈发甜蜜了。
正陶醉在甜蜜之中呢,贾宝玉却发现四周忽然安静下来,方才咆哮着的邵仲永此时也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楞在那里,脸上似乎还带着些许惊恐。回护自己的丫鬟们也都静了下来,瞧着前边田间埂道。
“哈哈,好热闹啊。”
贾宝玉尚在疑惑间,一个飞扬跋扈的声音却在身后响起。只见左右的村民呼啦一声跪下去一片,包括那个众人称着三叔的老农以及围着他的一众棉农也转过身来脸露惧色的跪了下去。邵仲永早就停止了喝骂,大气也不敢出的跟着跪下。
却只见埂道上来了一行人,为首的一个骑着一头小毛驴,圆乎乎的像个皮球,身边跟着一个瘦小的牵驴孩童,并几个壮实的大汉。
贾府的丫鬟们早已吃惊的望了过去,止了骂声,此时又瞧见棉花地里的所有庄稼人都跪了下去,都疑惑不解的互相望了望。
宝玉、黛玉、宝钗互换了一个眼神,却已猜出来者是何人了。
方才那个棉农都称着三叔的老农在讲述李大财主之时,贾宝玉问他如何横行乡里,老农却只是不答,现看如今情形,可知来人必定就是连这个在乡里德高望重的三叔都谈而色变的李大财主了。
贾宝玉想象了很多这个李大财主欺压百姓的手段,却不想竟是这般令人发指,他倒当真做起土皇帝了,要这些个可怜兮兮的农民见他行下跪礼,他可当真好大的排场。
“这人如此欺压良善,当真好生可恶宝玉,你一定要好好教训这厮一顿。”黛玉气的浑身颤抖,一脸悲愤,她虽然老爱生气使小性子,却不过是在对宝玉撒娇而已,这一回却是动了真气了,恐怕还是她头一回气成这样。
贾宝玉轻轻拉过她的小手儿,让她靠着自己,又转头去看宝姐姐,只见宝钗也是气的狠了,一向古井不波的面容,此时竟满是怒色,望着贾宝玉点了点头,也同意了黛玉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