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做比成样(2/2)
其实,陈汤此去的目的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着汉宣帝的旗号、以一种既显得冒失、又显得急躁、但还要十分强硬不容拒绝的方式坚邀匈奴现任大单于壶衍?同汉宣帝各自仅带着数名贴身护卫于匈奴旧单于台相会唔。陈汤此去,就是要做到让以壶衍?为首的胡人首脑们产生一个错觉:汉宣帝还是因年轻而有些浮躁,为了救出被困的十几万汉军而有些不知深浅的竟然妄想以孤身履险来达到最终目的。同样,也就因汉宣帝露出了孤身履险这个绝大的破绽,借以促成极其贪婪的胡酋们贪欲之心更加的膨胀!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而一切却又都恍若走钢丝一样的、一步走错就将会万劫不复。一招失、满盘输,目前错综复杂的局势一个处理不好,甚至都会影响到整个大汉帝国今后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兴衰!因而,在这场同塞外群胡涉及到未来民族走向的博弈中担负着重要角色的纪啸,此时心头上仿佛像是压着一块千斤巨石一样的沉重!……
这个时代大汉帝国的总体构架说起来还真有一宗以往的其他时代与之无法比拟的好处!身为至尊帝王的汉宣帝虽然年轻、缺乏经历过大场面的经验,但却十分的机敏和沉稳。最为重要的则是:这个时代构成朝廷中枢决策层的重要朝臣,基本上都是在几十年前一代的强势帝王武帝后期开始崭露头角、进而现在则成为了掌控着整个大汉帝国大局的故旧老臣。
而这些老臣,虽然在年岁尚均已经显得有些偏高。但还都恍若‘人老成精’一样的一个个开明、理智的深明大义,却绝大部分都没出现年老糊涂的征兆。这样一来,凭借着这些老臣们的丰富经验和阅历,自然是能够掌控好生机勃勃的、年轻的大汉帝国航行的大方向。人老为宝,有这些老臣舒缓的掌控着大汉帝国的未来走向,对于年轻的大汉帝国、亦包括一代年轻的帝王汉宣帝也不得不说是:江山社稷之福!
同样,就是由于这个时期大汉帝国的重要臣属中没有了年老之人普遍存在的那种萎靡不振和得过且过的状态、却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而仿佛具有了能够洞悉一切的能力,在纪啸显得十分惶急的很快就离开北地郡北上以后,汉宣帝同目前大汉朝军方的两大巨擘老霍光和张安世也不可能不重新商议一下纪啸离开前所提出的建议、进一步的确定一下纪啸所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
重新的商议,也令年老之后仿佛锐气更盛的老霍光和张安世不得不认定纪啸的建议是现在最为可行、能够一举扭转乾坤的唯一办法。在老霍光和张安世口上对不在场的纪啸连说‘此子胆略过人、机敏非凡’的盛赞中,最后也就确定了要完全的按照纪啸的建议来实施此次的北征战略。
至于老霍光和张安世各自的内心里是怎么想的?是否已经生出了‘英雄迟暮’之感、是否预感到了纪啸少年英才的咄咄逼人的锐气?那也就只有老霍光和张安世他们自己心里知道了!反正,近期一直以来都是满脸阴郁的年轻帝王汉宣帝,现在也首次的露出了心情开朗了一些的笑容。
因而,在纪啸驻足无原郡的几日后,大汉帝国浩浩荡荡的御驾亲征大军也就声势恢弘、气派非凡的开到了五原。事实上,此时的汉宣帝同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着的大军主力可能早已经昼伏夜行的悄悄通过了朔方?而实际上来到五原的大军,也就只是由老霍光率领着的打着成倍以上的旗幡和仪仗、实际军卒却不足北征大军一半的、为迷惑胡人视听的偏师而已。至于御撵上的汉宣帝,也仅仅是由一名终日不见露一次头儿、甚至宿营之后都还不下车的、披着一件龙袍的小太监假扮的罢了。
当然,此时临时客串出任大汉使臣的陈汤,现在预计也可能是就快要见到塞外群胡的首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