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内幕繁庸(2/2)
静下心来,现在纪啸才完全的想明白了老苏武在酒肆中说得那句含义颇深的话:子儒还真是有心哪!每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要存有着一定的私心,只是私心的大小不同而已。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所要开始进行的一切行为都要首先权衡一下是否对自身有利?有利则行、无利则止。那这种私心就不能称之为私心的只能是称之为‘贪欲’了!
张安世把自己的大儿子张延寿塞给了纪啸,也不得不说是老奸巨猾的张安世已经极度的认可了纪啸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张安世主要的还是看重的纪啸乃是在给年轻的一代帝王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编练嫡系亲军。可想而知,这支亲军练成以后,必然会被目前还显得势力十分单薄的汉宣帝倚为‘长城’。而统领这支亲军的首脑人物,也恍若‘天子门生’似的会被汉宣帝视作绝对的心腹、成为汉宣帝维护皇权尊严的一柄‘利器’!
张安世让自己的儿子参与进来,毋庸置疑的是在给儿子张延寿创造出了一条仕途上的捷径。同时,也是给张氏家族加上的又一道可以使张氏家族辉煌、显赫延续下去的保险。家国天下、家国天下,先家后国。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同样,对于纪啸来说,张延寿的加入也益处颇多。有张延寿这位大汉朝第二号人物的大公子的存在,也会让纪啸少受了许多的掣肘、会少添了很多的麻烦。想当然耳,已经年过四旬的张延寿,对大汉朝上层的各种门路必然是驾轻就熟。这样一来,纪啸就可以把诸多的同各个衙门打交道的事物全部的移交给张延寿来接洽,而他自己也就可以把精力大部分的都用在练军、造械上。
当然,纪啸也不会一切都大撒手的不闻不问。比如之前纪啸委托老苏武去找御史大夫丙吉讨要一些练军所正常需用的钱财的事,纪啸就打算还是自己亲自去拜访一次丙吉比较好。
军旅这种‘国之利器’,确实是维护住朝廷中枢首脑人物手中权力的绝对保证。但在和平时期,文人、政客的作用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而且其对政局的左右所发挥的功效事实上还要超过军旅。况且,如果单纯的从同汉宣帝这位年轻的至尊帝王个人的亲疏关系上来论:丙吉同汉宣帝的个人关系要超过所有朝廷重臣的恍若是汉宣帝的最近的亲人。
救命、养育、再造……。可能除了丙吉不是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的亲生父亲以外,丙吉对汉宣帝以往所做的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位身为父亲者所能做到的一切。甚至,丙吉当年还是冒着‘一旦强横的汉武帝刘彻天威震怒、整个家族都要被彻底诛灭’的天大风险而及时的救下了还身在襁褓中的汉宣帝。
多一个人就多一条路。按纪啸的想法:如果自己能够借着讨要钱财的机会搭上同现在已经身为三公之一御史大夫的丙吉这层关系?其作用会远远的要大于仅仅是得到些许钱财的作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纪啸当然也知道:如果能够搭上同丙吉的关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丙吉就肯定会对自己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