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人老成精(1/2)
“呵、呵、呵!小友何必如此的拘礼?老朽只不过是一个已近迟暮的糟糠之人也!咳、咳!今日无意间得遇英风、俊朗的小友、且你我已经一饮而定忘年之交。老朽心甚欢悦!咳、咳、咳!”有时候年老之人就是这样:本来就浓痰塞喉、唇齿漏风的说话费力得含混不清,却由于思维已经显迟钝而还要显得说话十分的絮叨。苏武褶皱堆砌、黑瘦中更显沧桑的老脸上显露出抽搐也似的笑意,颤抖着青筋暴露的枯手轻轻的摇摆着,边谦逊的咳嗽不断的说着、边示意纪啸落座说话。
实际上,纪啸极其恭敬的对苏武深施一礼,确实也完全的出于至诚之心。高风亮节的苏武,无疑是这个时代、乃至绵延后世人格风骨的楷模式人物,有着无以伦比的高尚情操。就是在其回返大汉朝之后、现在还残活于世的现在,其在朝野上下的名望与品格也几乎是无人可以比拟。如果用综合指数来叠加,也许现在的霍光的威信要高于苏武;但那大部分的威信毕竟还是建立在‘气势熏天’的权力之上的。
且不言以往霍光因权力之争令‘上官氏’举族覆灭的对错。而那时,霍光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株连到为汉武帝的对外用兵、竭尽所能的掌管着大汉朝的财政、实际上也为大汉朝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却因虽然忌惮苏武的威望、而苏武的儿子实际上也参与到了‘卫太子谋逆案中’,但最后霍光还是不敢轻易的对苏武下手,也就仅仅是把苏武免官逐出了朝廷中枢了事,就可见苏武在朝野间的名望已经是无人可及的了!
同样,霍光实际上是出于对有利于天下大局的考虑,把马上就要进行登基大典的、差一步之遥就要登上地位的昌邑王刘贺给拉下马。为了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和承认,霍光最后也不得不把赋闲在家的苏武给拉出来替他‘镇场子’。当然,由于苏武的再次‘出山’毕竟已经年老体弱的难担重负,最后因拥立有功而被汉宣帝敕封为‘关内侯’之后,实际上也就是给予了苏武一个名义上的重新启用而已。(解释一下卫太子谋逆案中这个‘卫’字:实际上,应该是‘伪’就一目了然了。但史料上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几乎都用的是这个‘卫’字。也许霍光在这其中还有猫腻也说不定?或是撰史者不相信是‘伪’太子而是真的。)
表现出极其恭谨状态的纪啸,重新落座后却引来了苏武的又一句赞叹:“咳、咳!谦恭中不失自重。老朽真是没走眼,年轻人不俗啊!”“老人家谬赞了!”纪啸连忙自谦着,俊逸的脸上也出现了关切之意:“老人家总是咳嗽,是否身体略有不适呀?”
“无妨、无妨!当年奉圣谕出使时落下的老病根而已。忍饥受冻的,安能不留下些沉痼?咳、咳!”苏武无所谓的摆了摆颤抖的枯手后,就又接着苍哑的笑道:“呵、呵!小友的心思也不是一般的缜密呀!与老朽盘桓了这许久,把老朽的底细盘查了个一清二楚。可是,老朽现在对小友还是一无所知呀?咳、咳!”
“在下失礼、在下失礼!适才在下因陡闻当面的乃是敬仰已久的苏老大人,内心十分的激动,故而才在礼数上有所遗漏。望老人家海涵!在下姓纪、名啸,字凌风;乃巴蜀西充人氏也。实乃一无名小卒也!”连连的向苏武致歉的纪啸,也赶忙向苏武报出了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记忆、却根据玉牌和断刃上所篆刻着的字迹估测出来的自己的名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