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颓废怅惘(2/2)
而南匈奴对付大汉朝采取的基本办法就是:第一、打不过我就跑、跑不了我就马上举手投降;待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恢复元气后,我就再来‘折腾’你大汉朝。第二、我一个民族打不过你大汉朝,我就联合西部的羌族、车师、乌孙、乌揭、坚昆、丁零等等乱七八糟的民族,共同来对付你大汉朝。之前提到的五路出击,就是南匈奴以武力威慑、逼迫其他各族臣服在他的淫威之下,准备对大汉朝的疆域进行再一次的骚扰、肆虐。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是由于南匈奴在胁迫西部各部族的过程中,势力较强的乌孙国不甘接受南匈奴的驱策,派使臣来向大汉朝求援、并允诺归顺大汉朝。汉宣帝同霍光才议定:兵分五路出击,名义上是驰援乌孙国,实际上也是在让战火燃烧在他国、他族的疆域,避免战火在本国燃烧造成巨大的损失。
虽然五路出击现在正是关键时刻,还没有具体的战果产生。但纪啸的头脑中却存有这样一个记忆:那就是五路出击由于南匈奴警觉在先,及时的举族北迁,五路出击几乎是全部的徒劳无功的往返。而最后,其中两路的统帅田光明和田顺,还因虚报战功、过早退军等原因,被下狱赐死。
同样,这次的五路出击,也验证了‘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这一条真理。唯一获得大胜的、由校尉常惠监督从侧翼配合出兵的乌孙国,获得大胜、缴获了大量的资财后,马上也就翻脸否认了当初的承诺,只是让孤身一人的常惠灰溜溜的返回了大汉,根本就没把一丝一毫的战利品分给大汉。当然,由于在常惠的监督下,乌孙国毕竟取得了大胜,南匈奴也暂时的远飚北迁,汉宣帝还是破格敕封了常惠为长罗侯。
这些结果,可能也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揭晓。此时的大汉朝五路出击,还在如火如荼的进军过程中。
虽然想到了这些这个时期大汉朝军方所发生的重大动态,但这些几乎还是对纪啸根本也没有一丁点儿的可资利用价值。现在的纪啸,毕竟还是一名宛若霍氏家奴身份的卑下之人,根本也无法攀上高高在上的各路统军大将;即使是纪啸知道了一些未来马上将要发生的结果,也既不会有人听信、更不会有觐见到各路重要将领的机会。想参与到其中去有所作为,不仅是时间上已经来不及那么简单。即使是在时间上来得及,凭借纪啸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那也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但未雨绸缪。只有敢不敢做,没有做不做得到。纪啸除了想要尽快的接触到大汉朝的朝廷上层、甚至觐见到活得有些‘憋屈’的至尊汉宣帝本人以外,纪啸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有所作为、展现自己的才华,其实纪啸即使是能够觐见到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并得到赏识,纪啸最后也只有走军旅这一条路才有可能尽展所长的傲立于当世。
想明白了自己今后所要走的唯一一条路,现在人单势孤的纪啸不免又想到了寻找帮手的可能性来。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三国时期只擅长于‘表演’的、根本无一技之长的刘备之所以最后成就了‘鼎足而三’的地位,其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因为他有了两个宛若‘怪物’一样强横的帮手关羽和张飞。
现在已经根本没有闲心再穷究自己头脑中的这些宛如虚无飘渺似的记忆来源的纪啸,绞尽脑汁的想着,脑海里浮现出了这样一段奏折: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