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先知破罪案 九至十(1/2)
九
下山容易上山难。
王科长和老张忽噜忽噜朝下下,很快就失去了不少高度。
“同志,山顶上好玩吗?”有旅客在问。
“没什么,光秃秃一片。”王科长答。
那游客立刻被打消上攀念头,尾随他们朝回返了。
老张心情沉重,头脑中全是紊乱的思绪,像个精神病人似的听凭王科长拉着朝下走。
不像是山背着他,倒像是反过来了,他背着山在行走,每一步都何等地沉重啊!
是的,浸泡他大脑每一个细胞的除了有担忧、痛苦,还有无尽的懊悔。悔不该自己关键时候就那么没主意,跟着王科长就下了山,自己太信赖王科长了,这就形成一种心理惰性
似乎听到了一声惨叫。
又似乎听到了**重重坠入岩底落地的钝响。
哦!眼前总像有个什么假想的物体在一遍遍地飞快下坠、下坠他的心也被拖着一遍遍地下坠、下坠
忽然真听到“啊”的一声惨叫。
老张猛打个冷颤,下意识回头看时,原来是一个孩子用木头手枪向爸爸“放”了一枪。爸爸“啊”地假装被击毙倒下
老张苦笑着摇了摇头。
此时,太阳又向西斜了不少,阳光又换了个角度照在遍山的小松树林间。
老张感到残阳像一片鲜血。
老张从侧面偷窥王科长的脸,这张脸此时显得更为放松、平和,仿佛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海湾,丽日当空的沙滩,寻不出丝毫紧张、担忧等因素。不!每一块脸肌肉都硬邦邦像铁一样冰冷,冰冷得不掺一点人情味。难道干公安的人都是这般铁石心肠?王科长啊王科长,你究竟是怎么想?认为房主该杀?
老张的心情坏透了。
十
走到一个拐弯处,两人坐下来休息。
“同志,来两瓶可乐吧?”旁边卖饮料的小贩立刻殷勤地举起两筒可乐,不等他们答复就“叭”“叭”打开盖子递过来。这样才能逼着对方买下来。
王科长接过可乐,递给老张一筒,老张摆摆手拒绝了。
老张实在憋不住了,想发作质问王科长,见王科长正用可乐堵住嘴,仰脖牛饮,只好忍耐着等待。
路边阴凉处有几个大学生坐着休息,同时在争论什么。王科长喝完饮料,竟一岔八千里地介入了他们的争论。争论的一派认为:想当作家就必须上大学深造;另一派认为未必。王科长介入道:“小伙子姑娘们,这个问题早解决了,不必争论。当年作家李准和一个大学生的‘经典抬杠’已解决了。李准,就是写电影《李双双》《大河奔流》的。大学生说:‘作家必须上大学’,李准抬杠说:‘那么社会上有多少作家上过大学?又有多少大学生成为作家?大学生无言以对。
“的确,高尔基只上过小学,杜鹏程也是,李准也是;再拿现在来说,陈忠实是高中,王安忆、张抗抗甚至作协主席铁凝,恐怕都没上过大学;贾平凹是工农兵学员,只学了些继续革命理论。工农兵学员就是不用考试,由贫下中农推荐上的大学的人。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再如比尔盖茨,大学并没上完就退学了,学历远不如硕士博士,却成全球首富……”
说得大学生们心服口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