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正在大修,请书友先收藏,稍后再看)(1/2)
翻开另一本刊物,看到wlan字样,林毅顿感十分亲切。
大概1971年,夏威夷大学,进行了无线网络实验。不过在美国本土,由于电磁波干扰,现阶段实用性不大。
股票买不起,网络够不上,林毅并不沮丧。坐到另一叠资料前,开始研究电脑产业。如果不算ibm的话,电脑的内容并不多。
但这个时期,ibm的主营方向,是大型机和中型机。至于微型计算机,ibm似乎热情全无。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推出产品。
林毅先按目录查找,把资料都翻了一遍,但没有找到苹果和微软。看来,它们可能没有成立,或者还介介无名。
但微型电脑领域,一种名叫altair(牛郎星)的计算机,这两年声名鹊起。
它使用英特尔微处理器。制造商叫做:微型仪器与自动测量系统公司。
无论是电脑还是公司,这两个名字,林毅都没听说过。看来,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最终归宿,就是被拍死在沙滩上。
由此看来,长名不长命。而苹果、橘子、微软,更加短小精悍,也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
牛郎星的销售对象,都是计算机爱好者。购买目的,或研究或拆卸;而不是像电视一样,作为普通消费品。
所以,林毅觉得牛郎星,还不算真正的‘个人电脑’。
照片上的仪器,跟后世的电脑机箱,相似度很高。但既没有输入设备,也没有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这些统统没有。
altair牛郎星,里面只有两块芯片。虽然被砖家们戏称为‘学生们的大玩具’,但就是这个玩具,开启了不知多少人的梦想!
看着这个玩具,林毅眼中闪烁着光彩。等到安置下来,可以买上一台。毕竟621美元的售价,简直便宜到没朋友!
相比起来,施乐公司的alto(奥托)电脑,虽然性能很棒,但高达1万美元的售价,真是让人望而生畏。
不过奥托并不上市销售,要么供施乐内部使用,要么赠送大学做研究。
奥托的出现,虽然早在1973年,但在组成上,跟二十年后的电脑,已经高度相似。
硬件上,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一应俱全。
而软件上,更是了不得,它已经有了图形操作界面。
难怪林毅看过的一部影片中,比尔·盖茨对乔布斯说:“我们都有一位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家,准备偷电视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
施乐这个品牌,林毅只用过复印机。看来在电脑产业上,即使拥有超前思维,也未必能转化为市场优势。
从造型上来看,后来的苹果电脑,可能就脱胎于奥托。而微软的windows,跟它应该也有血缘关系。
不过,有记者估算,即使热销的牛郎星,这两年的总销售量,可能都不到一万台。
而奥托的彩色照片,虽然让林毅着迷,但他的头脑,依然很清醒。
这样的市场规模,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看来林毅的战场,暂时不在这里。
想到这里,他灵光一闪:也许,ibm也是这么想的?
=========分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