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设监查阁(1/2)
这一望,左贤自然懂。
故而前迈一步,躬身道:“臣有话说。”
“相父请讲。”杨旭面上有喜。
“臣以为刑祯,满口尽是胡言。”
这话一出,百官立时呆愣。
乃至汤睿、督公都在发怔。
刑祯自废下肢,口中有血。此刻目光痛苦,他望向左贤的背影。
因为这状纸,便是他吩咐自己写的。
眼前这人更曾是他最尊敬的老师。
他也是他最看好的学生。
所以刑祯一时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明皇也自有些呆怔,尚未反应过来,左贤再开口。
“六部是受八寺监查,却大理寺三堂尚未定夺,一个寺卿也能状告当国大司农?此者若传出皇庭,岂不可笑?”
此话一出,颇有评据。
因为官不可越两级而告。
“臣以为右相所言甚是有理。陛下日理万机,何能事事躬亲?小小寺卿,状告尚书,本已触犯法规。倘若大司农真犯法度,那自有大理寺三堂审理。”御史大丞道。
汤睿目光望向尹青,自是感激之至。
因为平日间,他两人关系最密。
“尹爱卿所言正合朕意。刑祯,朕令你先将状纸递交于三堂。若果有其事,朕定不轻饶!”杨旭姿态做的很足。
“臣还有话说。”却这时,左贤持长笏再上前一步。
百官目光望来。
正戏方才开场。
“臣请陛下恩准,设立监查阁。”左贤跪地。
这一跪,百官乃至明皇都是一怔。
“相父这是做何?”杨旭问道。
“禀陛下!百官有臣与左相监查;宫廷有督公;后宫有九卿;六部有八寺;五署有御史大丞;却天下何人监视我等?我等如若触罪,又谁能督办?明皇犯法,尚可与百姓同罪。我等有过,却无人能治,堂堂大明亿万山河,岂不可笑?”
这话一出,却有道理,亦发人深思。
明皇将百官的表情尽收眼底,一刻明悟,原知这才是左贤真正的局。
故而望向汤睿,平和道:“大司农意下如何?”
汤睿出列来,他的神色有变。尚不谈督公、左相的利益,现在他必须做的是自保。
在这场诡辩的风云中,谁为弃子都有可能。
即便他身居尚书,一步走错,亦将万劫不复。
所以他望向左贤,只出六字,“右相所言有理。”
这六字不是认可,不是屈服,也不是惧左贤手上的把柄。
而是还礼,以及态度。
左贤帮他一语,他还之一句,两不相欠。
至于态度,这话一出,则表明他不再参与政权之争。
杨旭心中蓦然畅快,抬首望向另一人,“不知尹爱卿觉得呢?”
这话无疑是将御史大丞架在了火上烤。
两相争权,中间人最难做。
是否设立新阁,对他影响不大,他本就是谁势大叠倚谁。
却如今两权不分伯仲,他额间有汗。
即便官至大丞,有时也不由己。
他望了望左相,又望了望地上的右相。自是知道新阁必然是要设的。
因为右相和明皇站一方。
所以尹青送明皇一个面节,他执笏道:“右相所言在理。”
杨旭心中越发畅快,问向工部尚书,“不知大司空可有意见?”
工部尚书是以右相旧部。
故一微胖中年男子出列,立时朗声大赞道:“臣亦觉得右相所言有理。设立新阁,两向监督,既得彰显法度,又能统筹做事,可谓国之大幸!”
“好!既然众爱卿都无异言,那朕便批准成立监查阁。”
这话一出,左贤伏首,“明皇万岁!”
“相父快快请起。”杨旭道。
左贤起身,立于原处。神情不变,与上朝前一样从然。
黑玉短椅上,督公一话未说,颇显自在。
而另一侧的左相,眼睛眯成缝,依然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监查阁是掣肘,却与他们多年的经营相比,也大无不可。
因为在他们眼中,真正的较量还没开始。
一旦轮到他们出手,绝然不会简单。
“诸卿可还有进言?”明皇问道。
下方皱然安静。
片刻后,殿前公公拉长声音,“无事退朝!”
“明皇万岁万万岁!”百官行礼,出朝殿。
刑祯的双膝已经震碎,地上一滩血渍,他不法起身。
但从始至终也无一人投来同情的目光。
此刻一一敬而远之。
因为这场权势之争,牵涉两相,波及太大。
待所有人离开后,刑祯拖着废腿,爬出金銮殿。
却出皇城那么远,他爬不出去。
殿前有少监,然无人敢近前来扶。
直至后来,守殿统领原委告知教使,柳胥过来亲自将人扶起。随之派遣守卫亲送寺卿回府。
全过程,刑祯只做看了柳胥一眼,谢字都不曾说。
他一脸疲驰,心境无人知。
柳胥折返。
见这偌大皇庭,宫殿群起,景色万状,花草初盛。
却独独人心冷淡。
转眼间,三日消逝。
过了今晚,柳胥便将赴宫外任职。
是夜,天色黑暗,他走了出去。
一袭白衣,只身一人,向深宫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