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整理帐目(下)(1/2)
感受着黄仲惊诧中略带复杂的目光,杨霄老脸禁不住一阵尴尬,他所说的这些理论,若放在现代,不过稀松平常而已,但在这时,却是有些惊世骇俗了。其实这也难怪,虽说古人也有一套整理帐目的方法,但与现代相比,却不是差了一星半点,毕竟经过千年的积淀,各类方法几经推陈出新,其先进性早已到达一个崭新的高度。
“杨兄,冒昧问一句,你这些整理帐目的方法是跟谁学的?”黄仲终究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开口问了一句,他自幼就对数算感兴趣,先后投在当地几位有名望的帐房先生门下学习,出师后也在几个大商家当过帐房先生,他虽不敢说自己整理帐目的能力有多出众,但也自认为强过大多数帐房先生,只不过他为人低调,不愿展露锋芒罢了。
但听过杨霄先前一番话后,内心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他原先一直奉为经典的整理帐目的方法,在杨霄面前,却成了一堆无用的枯木废柴,杨霄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比他八年所学还要精妙,正是应了那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呃,这个么……”,杨霄话语一顿,胡乱应付了一句:“我这些本事是一位高人所授,不过他老人家生性淡泊,深居简出,从不喜欢外人打扰,说实话,他老人家的姓名,就连我也不清楚。自从上次传授我这些本事后,我也再没有见过他老人家!”
“原来是这样啊!”
黄仲闻言,倒也没有怀疑,只是满脸惋惜之色,自顾摇头叹气道:“如此高人,若是能让他指点一二,此生当真是受用无穷矣,唉,真是可惜了!”
杨霄打个哈哈,拍了拍黄仲的肩膀笑道:“黄老弟,眼下咱们还是先整理账本,若想见那位高人,待一有机会,我自会帮你引见!”
“此话当真?”黄仲顿时喜上眉梢,杨霄微微一笑,点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算到最后见不到那位高人,我也会将他传授给我的本事,如数教给你!”
不过在心里,杨霄却暗暗鄙视了自己一番,这位高人原本就是他随口杜撰出来的,事到如今,也只好先蒙混过去再说。
黄仲自是感恩戴德,略一拱手,郑重其事道:“黄某平生专爱这一行当,若日后能得杨兄赐教,自是感激不尽!”
“好说,好说!你既然真心帮我,我岂会亏待你!”
杨霄朝黄仲摆摆手,又道:“黄老弟,事不宜迟,你且按我讲给你的套路,将帐目分门别类整理出来,我去寻些计算的工具来!”
“喂!杨兄!”
黄仲正欲说话,杨霄却已不见人影,当即目光一滞,落在桌面的算盘上,不禁奇道:“算盘不就是计算的工具吗?难道杨霄还有比算盘更好的计算工具……”
顿时,黄仲咕咚一下吞了口吐沫,却是不敢再想下去,因为今天,杨霄实在是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从房里出来后,杨霄便直奔厨房而去,在北宋,只有毛笔一种书写工具,且不说杨霄不擅长写毛笔字,若他真要用毛笔进行笔算,恐怕不等他把帐目算清,就已经被累死了,所以他打算自己制作一只笔!
厨房后面,是沈府饲养的一些家禽,杨霄偷摸走进去,顺手抱起一只大鹅,在大鹅身上翻找一番,终于找到一支粗壮的羽毛,杨霄把羽毛拔下后,这才将大鹅放了回去。
之后,杨霄便来到厨房,此时刚吃过早饭,厨房里的厨子和打杂的下人将厨房收拾干净后,也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所以正好方便杨霄行事。
杨霄先将鹅毛处理一番,而后便放在灶火上烘烤,待鹅毛管硬化后,便找来刀具,将鹅毛管的根部削出一道斜口,又在中间划出竖槽,之后又找来绣花针在中间穿个小孔,当即,一只精致的鹅毛笔出现在杨霄手中。
杨霄回到房中的时候,黄仲已经整理出一些帐目,见到杨霄,黄仲亦是满脸兴奋:“杨兄,你教给我的办法果真奇妙,竟然节约了七成时间!如此看来,三天之内,将这箱子账本整理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