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扩张 第十七节 刘府二(1/2)
回到住处,史更新压抑不住心中的疑惑,终于还是主动去找张清了解其中的奥妙。张清也不瞒他,直言这后院就是由星羽少爷做主的。看史更新似乎不那么相信自己的话,张清微微一笑,把星羽在刘府如何取得眼下地位的经历娓娓道来。
原来那天刘源听了儿子星羽的自言自语,回头考虑了几天,终于下定决心开发那个荒岛。当然刘源没那么狂妄,认为自己能包打天下,财力上的短缺倒是小事,同行那里的规矩却不能不想着点。刘氏在泉州并不是顶级的大户人家,就是同样做海上贸易的,家业绵延几代,家底远超刘氏的也有好几个。不管这些人对开发荒岛有没有兴趣,刘源都要提前知会一声,否则就是不尊重同行尊长,这样的话,别人可能没有开发荒岛的想法,但在官府那里扯扯你这个狂妄后辈的后腿,还是大有可能的。果然,刘源登门拜访后,那几家没有一个表现出太大的兴趣,最多只表示看看再说:这意思是你刘源有这个主意尽管去做,我们拿不准能不能赚钱,现在不会投入资源,等你趟出点路子来了我们再跟进。相应的,同行扯刘源后腿的事情肯定不会出现,这也算是同行对你的支持。可别小看这个表示,泉州商家的影响很大,只要各行的几个领袖点头,官府那里他们自然会施加影响,这样刘源在开发荒岛的过程中,有那么一点略微触犯刑律的地方,官府方面也不会刻意去找他的麻烦,就算出了什么纰漏,同行也能帮着转转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算是上了一个保险吧,付出的代价就是将来开发荒岛有利可图的时候,刘源必须向同行开放,允许他们也参与一份,利益均沾。当然,做为最初的发起者,刘源肯定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规矩,也是泉州商家能够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保证。
如今桃源(为了吸引人来,此岛特意被命名为桃源)开发已经两年多,除了建起了一些低矮的房屋和简陋的码头,还有和岛上的原住民接触过几次,交换到一些不太名贵的皮毛,刘源竟是没有从中得到什么收益,连贴进去的本都保不住。那些同业的大家族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跟进,往桃源投入人力物力的,还是只有刘源一家。有一次刘源和几个熟人喝酒,无意中说起此事的根源是自己受了儿子星羽随意的几句话的影响,言谈中颇有些后悔的意思。那几个熟人表面上安慰刘源,言到星羽既是神童,提出此举必有深意,叫刘源不要灰心,心里其实却大大的不以为然:一个孩子的话居然也能当真?回去后此话传开,其他人知道开发桃源是星羽的设想,乐得在一旁看刘源的笑话,更是不肯轻易跟进了。
若说现在开发桃源是星羽的主意,不仅刘源不会相信,连刘星羽自己也不会相信。星羽的确有这个想法,但那是在他长大以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才会着手去做的。星羽倒没想到父亲无意中听到了他的自言自语,想了几天之后居然决定去开发桃源。星羽喜出望外,自然是全力支持。
其实要不是星羽接连鼓捣出肥皂和香皂两样投入少来钱快的商品,让刘家的收入提高了很多,刘源也早就支持不往这个无底洞里投钱。幸好星羽在刘府后院鼓捣出了几样新奇玩意儿,才让刘源一直坚持了下来。
刘源发家后,买下近五十亩的一块土地兴建刘府,留出了一大半做为后院。这块地方一开始可不是要做后花园的,实际上兼做商品周转的仓库使用,这种建筑格局在泉州做海上贸易的人家并不鲜见。等刘氏家业越来越大,刘源已经不用亲自出面转运货物,刘府的后院便闲了下来。为了提升自家在本地海商界的地位,刘源特意礼聘了泉州一个有名的五十来岁的老花匠尚炯帮刘府打理后花园。尚炯的手艺好,脾气却有些怪,别看他只是一个花匠,颇有点恃才傲物的架势,就算泉州知府请他去打理后花园,园子里的事情也都要由他说了算。到了刘府,尚炯照往常一样向主家讨了一些使唤人手,也不问刘源对后花园有什么要求,便自顾自的开始收拾园子了。不过这一回,尚炯碰到了一个精灵古怪的对手,刘府的后院闲下来以后,基本就成了星羽的天下。利用那些闲置的库房,还有可以随意折腾的空地,星羽指挥着一班小家伙,制作出了很多模型,如在后院引水的沟渠上修筑的模型水坝,用水力带动的模型水车,水车的转轴再套上绳索,带动其他模型运动,种种奇思妙想通过一双双小手变成具体而微的模型,甚至连陈平先生有时候也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