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武卫 第三十节(1/2)
不说方氏父女各怀心思在那里斗法,这段时间滨海这边也发生了不少事情。
居鲁虎向孔玲表白后不久,刘星羽想出个民族问题办公室的部门,要安排居鲁虎负责。大家都有些不解,觉得这个部门设的有点浪费,白白占用了不少资源,何况居鲁虎的才干上次他来时民主政府这边已经有所了解,有几个部门的领导人早就盯上了,把居鲁虎放在这么个犹如虚设的部门,简直如同闲置。最后还是刘星羽发挥了他在高层中的影响力,一个一个找人说服,代表委员会才勉强通过了这项提议,又经过政府机构的批准,划拨人员经费办公设备场所,一个略低于部级部门的机构草草搭起架子开始运转了。刘星羽找到居鲁虎请他担任这个部门的领导时还有些不好意思。的确,这个部门和民主政府其他部门比起来实在有些简陋,硬件部分倒在其次,关键是人员素质部门章程办事流程等软件部分实在欠缺,而且还没有可供借鉴的。刘星羽赶着把这个部门建立起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民主政府扩张的太快,有点超出他的预料。现在人口结构还主要以汉人为主,一些其他民族的人数相对较低,绝对数字也不少了,随着针对蒙古的工作逐渐展开,今后恐怕还要快速增加。量变引发质变,等这些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数目,各民族之间的一些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就可能引发民族问题。从长远来看,民族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一个社会中最大的隐患。现在早作准备,慢慢积累经验和工作方法,才不至于在问题发生后顾此失彼。
居鲁虎自己倒没觉得条件简陋,实际上民主政府建立新的工作部门的一套流程让他很是吃惊:有条不紊,面面俱到,快捷迅速,考虑到类似的部门从未有过,这一切都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实现的,民主政府管理一个国家的能力可够惊人的。对于刘星羽感到有些抱歉的简陋,比较一下大金官府衙门里面的配置和职权关系,居鲁虎觉得,那边根本就是在瞎忙,实在没有可比性。而且,居鲁虎现在也是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员啦,自己租了房子,每天上下班和孔玲有很长一段同路。两人上班一起走,到了地方各忙各的,下班一起回,有时就在外面吃点饭,然后在滨海四处逛上一圈,最后把孔玲送到住处后他才回去,小日子过的惬意得很。
和居鲁虎的惬意比起来,刘星羽最近可有些失落。因为,赵文英又回大宋了。本来文英这次来是打算常住,后来事情的发展却不受二人的控制,为了民主政府纺织业的发展大计,为了尽快打开大宋这个最具潜力的市场,文英不得不赶回大宋。赵焕自从见识了民主政府的战力后,也一直急着要回去。刘星羽和赵文英又想尽理由多在一起呆了几天,终于还是挥手告别。星羽消沉了几日,毕竟不是第一次分别了,很快恢复过来。这时候,又有一件事吸引了他的注意。
在清河的攻防战中,民主政府抓了不少大金的俘虏,对俘虏的甄别工作早已作完,小兵和中下层的军官分开关押。对这些俘虏的处置引发了一些争议:如果参照当年对李全等人的审判结果,这些人恐怕有很大一部分都要被释放。但是这些人和李全那批人不同,李全他们是走投无路的流民,托儿带口的四处流动,释放了也没地方去,只能加入民主政府;他们则是大金正式的军队,在大金还有亲属家小,一旦释放很可能回大金,而且这些人都是青壮,又经过军队训练的,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劳力。因此有些人呼吁把这些俘虏全都作为战犯,投入各个需要劳力的行业。最后是肖飞出面郑重宣布:依法办事是民主政府立国的基石和保障,决不能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损害法律的尊严。虽然没有明说,最后这些人大部分还是发给路费释放了,只把几个官阶较高、发布作战命令、对作战过程负一定责任的军官作为战犯投入劳动改造。刘星羽没有对此发表公开的看法,私下里他对史更新说,其实把这些见识过民主政府政策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放回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对将来更有好处,这就叫“放长线钓大鱼”。
另外一件引起轰动的事,就是对卢汉三的公开审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