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面见族长(1/2)
这个吊罗山寨却是不小,道路两旁有夷人摆摊贩卖,不过出售的东西多是野兽皮毛、骨头和奇奇怪怪的植物,再走几步,间中才看到有一两个摊位贩卖着布匹。
马钦久笑道:“这里的普通夷人大都只是贩卖山货,比如这些兽皮兽骨,还有这些看似怪草的东西都是药材。保质保量而且价格大是便宜,在这里买可比在外面大大合算的。”
李俊荷嘴角动了动,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径直向前走去。慢慢走到河岸旁边,向下望去,只见河水清澈之极,站在河岸上也可以看到小溪水面下的石块,水中游动嬉闹的大鱼小鱼更是不计其数。远远的地方,似还有飞禽掠过,扑腾着翅膀落到水面之上,昂头向四周张望几下,然后惬意地合起双翅,在水面轻轻游动。
天地万物,在这个地方,竟是出奇的和谐。
马钦久又道:“夷人讲究师法自然,这里的青山绿水无一不是多年维持的结果。这水里的鱼每年能捞多少能捞多大的,都是有定量的。”
魏明低声惊呼道:“没想到这些化外野人竟然也知道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
对此马钦久只是微笑不语,而李俊荷虽然没进过夷人的山寨,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关于西南诸夷一些基本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自然不会像魏明这样大惊小怪。中国的传统士大夫把有别于本族的小数民族统称为夷,但实际上南疆边陲之地,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布依、土家、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多多少少数十个族群分地而制,或因部族不同,也就各自信仰不同神明宗教,将他们统称为夷族简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往往只要其中一个部族造反,朝廷就笼统的对全部所谓的“夷人”下手,久而久之反倒是让这些少数民族生出了同仇敌忾的心理,真变成一族叛乱全盘响应的局面了。
“公子,公子?”
马钦久连续叫了几声李俊荷才回过神来,他茫然的问道:“怎么了?”
马钦久笑道:“该走了,符佥事的宅子就在前面了。”
所谓的“佥事”乃是官职,土官的一种。大秦朝沿袭前制于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土司,由该族上层首领担任,按等级分宣慰使、宣抚使、按抚使等武职及土知府、土知县等文职,由子孙世袭。像这个宣抚司佥事就是正六品的官。
土官就相当于族长,他们在南疆一带部族之中,实是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大部分的部族人民眼中,大多数时候,族长说的话,和伟大神秘的神明说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往往是战是和就只要他们的一句话,所以朝廷对这些人是非常的头疼,总会想尽办法削弱他们的影响力。比如最著名的就是改土归流。
一路前行随着李俊荷等人的渐渐深入,注意到他们行径的夷人也越来越多,周围窃窃私语声音此起彼伏。大约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他们走到了那位符姓土司的大屋前面。
这幢屋子恐怕是山寨里最庞大的建筑,和本地的夷人传统民居不同,这是一间纯粹中原风格的建筑。看形制还真有点像座普通的县衙,只有大门上挂着的牛头和两边站立的夷族战士告诉他们这建筑的真正拥有者是谁。
挡在路前的两个夷族战士,他们身上穿着夷人普通服装,不同的是胸口另加了一面坚韧木籐所做的木甲,手中持着长柄尖枪,看来这就是夷人战士和普通夷人的区别了。
那两个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李俊荷一行几眼,其中多半目光倒在李俊荷等生面孔上停留了很久,然后才大声朝马钦久说道:“叽哩叽哩胡噜噜,呱啦呱啦噜噜胡……”
李俊荷转头向马钦久看去,他笑道:“他们在向我们问好。”
说完马钦久高兴的和两个夷人拥抱了一下,竟然是热络的聊了起来。
这只把李俊荷等人看得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马钦久这个一看就像奸商的家伙竟然会懂得夷人的语言。
听了半天始终没听出个所以然的刘操忍不住拉了拉李俊荷问道:“公子,这都说的是什么?”
李俊荷心中苦笑不已,你问我我问谁去?只好道:“我也听不懂。”
这倒让刘操吃了一惊:“公子,您开玩笑吧?谁不知道你是黄埔的高材生,懂三门西洋化。我听着这和那些洋鬼子叨唠的话差不多,您会不懂?”
“真是不懂。”李俊荷实话实说,“这夷人的土话我真没学过。”
刘操吧嗒吧嗒嘴感叹道:“难怪老马能在这里做生意,没想到他还有几分本事啊”
“哼”魏明不屑道,“这算什么本事。瞎扯了半天也没看见请我们进去,还不是在这里干等。什么认识土司,我看他也就是吹牛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