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蠢蠢欲动(1/2)
琼州四季长青日照充足,一年足可以种三季,按理说在这种地比中原地区活得要舒服。可事情怪就怪在明明有这么好的条件,可这个地方依然是数一数二的贫困之地。什么原因呢?生产力落后固然有,但在这个时代更多的是民族矛盾尖锐,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汉人移民背井离乡逃到琼州谋生,本来琼州人口稀少来了这些人夷族兄弟也不以为意。
但随着汉人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就会有民俗上的冲突,久而久之,本来汉民们生产技术发达一些,同样种地有人就是收获多有人就是收获少,再加上沿海的汉民本来就会做生意,最后随着朝廷派来的一些不法官吏的压榨,一来二去的贫富悬殊越拉越大,难免的原住民就会有意见。而意见这玩意调和不好就容易变成矛盾,而矛盾再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一挑拨就会变成仇恨。
而到了这一步那就真是要出大事了,为了生存为了活得好,人都是有着无穷的动力的,于是乎在这个原本犹如南海明珠一样的岛上,血腥的冲突就一再发生。
自古村庄的名字素来是五花八门,不过倒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靠山的以山为名,靠水的以水为名,出了名人的往往干脆打出了名人的旗号当名号。但更多的却是王家庄、赵家屯、王李村等等。这些带了姓氏的村子大多就是点明了那个势力最强的宗族。毕竟,在这些庄子里,里正这些朝廷摊派的乡吏比不上族长的一声吼,而村里那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头,说话也同样比官府还有效用。
琼山县境内的灵山镇下的云前村乃是一个夷汉混居的小村子。早几十年也算是平和,但随着靖国二十年那次夷族叛乱,这个祥和的小村子就充满了对立的情绪。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做了几十年邻居的老人一言不合都能打起来,更别说那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了。
三日斗五日一大斗,就这么打了十几年也闹了十几年,就算不是仇人也都成了仇人。这一日为了一点宅基地的事情,两族人马又呛上火了。
事情是这样的,汉民岳五准备娶亲,一家子忙和着就给盖了间新房,可偏偏不巧这新房就碍着隔壁夷民丙山一家进出,那自然是有意见,于是乎两家就吵了起来,最后也不知道谁火了就先动了手,于是乎双方就打成了一团。这事是越闹越大,最后两族德高望重的长老振臂一呼,结果把往年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统统翻出来。短短七天内竟是一连三场械斗,虽说还没闹出人命,但好几十号壮丁却已经是打得头破血流动弹不得。
接到灵山镇镇长的汇报,魏长生自然不能不管。这天一大早魏长生带人来到时,一眼就看到不少原本该绿油油的地里被睬得乱七八糟。土地上甚至还能看到一片片暗红色的痕迹。仿佛昭示着这儿曾经发生过的厮杀,吩咐人去找里正。
“大人,里甲们都已经来了。”
这年头的里甲都是按照赋役轮流平摊,若是强势能通官府的人物,那是不但油水充足,在乡间威权也重。然而文科村和云前村的这几位里正、保甲是罗信倒台之后才新任命的,眼下还属于新官上任的磨合期,如今发生这种事情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前些天镇上的那位镇长来了一趟,看到两村械斗的场景立刻溜之大吉。如今这种事也就只好劳烦魏长生这个青天大老爷出马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科村的汉人里正连忙赔笑躬身答道:“回禀大人,这是丙山一家寻衅滋事,动手打人。迫不得已岳五一家才奋起反击……”
旁边云前村一个夷民当即反驳道:“胡说八道,明明是你们这些汉狗不讲理在先,凭什么占丙山家门口的地盖房子。想当初你们不过是些后来的移民,我们的先祖可怜你们落魄这才让你们分了一星半点的土地安居。谁知道你们竟然那么不要脸”
“是谁不要脸岳五家盖的房子又没占丙山家的地,他自家的地想怎么盖就怎么盖,谁又能管得着”
“别吵了本官不管这地是谁的。本官只看到你们在这寻衅斗殴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你们全当没有王法了吗”
眼见这两边争执不下,竟是捋起袖子在自己面前就要下手,魏长生当下发起了火。两边顿时都不吭声,就在这时候,他身后的几个差役眼尖,远远就看到有两拨手拿锄头的人气咻咻地往这里赶来。忙上前提醒了一声。
那几个里正保甲张望着瞧了一眼,文科村的里正面色大变,忙上前赔笑道:“大人,村子里的两族长老又带人一块来评理了。您且离着远些,免得到时候他们有所冲撞,小的得过去盯着,否则非出了人命不可”
他这话完就带着几个人一溜烟跑了,剩下的夷人也懒得搭理魏长生,忙不迭地回归了本村的队伍。不多时,那两拨人就在离着魏长生几十步远的地方对峙了起来。先是扯起嗓门大声对骂,到最后便是示威地挥舞着锄头和其他农具。眼看又是一场恶斗。
魏长生眉头一皱吩咐道:“走,上去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