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恶战(四)(1/2)
说起虎门炮台只要对近代史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那场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运动,还是后来壮烈殉国的关天培、陈连升父子哪一个是能轻易忘却的?虽然如今那些曾经的先烈无颜得见,但他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炮台却依然耸立在珠江口上。
说起这虎门炮台倒也有不少误区,光听名称这似乎就是一座炮台,但实际上虎门炮台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沙角山上的沙角炮台,二是沙角炮台对岸大角山上的大角炮台,三就是威远岛上的三远炮台。它们和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虎门炮台不过是一个总成罢了。
沙角炮台建于1800年,当时的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是虎门海口的第一道防线,被誉为粤海第一重门户,据前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筹海初集》记载,沙角炮台长139米,炮洞11个,配大小铁炮11门,炮台正门配炮1门,另铸250公斤生铁炮1门备用。台上建有神堂、官厅4间,官房3间,兵房17间,还有火药库等设施,均青砖结构,基础、垛口、炮洞、台面为花岗石砌筑。
此外,在相连的扯旗山有望楼和圆形炮台,在捕鱼台山建有露天炮位。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东西斜峙,形成虎门海防的第一重门户。但两台相距3600多米,当时大炮的射程仅及中泓,炮火封锁洋面不够得力。关天培就任广东水师提督后,认为沙角炮台地居要冲,形势得宜,对虎门要塞重新布防,把沙角炮台改为号令台。凡外国商船人境,必须停泊在沙角洋面以外,待我水师检查,获推后才能通过。如有不法船只企图闯入,则放空炮一响,命其停止,如违反命令则打炮一发以承警告,再不听从则瞄准开炮,并知会各炮台备战。
大角炮台在大角山,与东岸沙角炮台对峙,呈钳形阵地。炮台始建于1812,同样根据关天培《筹海初集》载:“炮城一处周围93丈,炮洞16个,铁炮16门。”
而在这两座炮台之后的威远岛上,还筑有三远炮台。威远岛临水贴浪,正控珠江主航道。是在南山炮台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南山炮台建于1717年,位于阿娘鞋岛(威远岛)武山脚,全周五十二丈五尺,炮位十二个,安放大小生铁炮十二门。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加筑面宽六十丈三合土月台一座,设炮位四十个。始称南山威远月台,后简称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形成“品”字形,合称三远炮台,是珠江咽喉的“锁喉骨”,炮台雄伟壮观,炮台平面呈半月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宽厚0.3米、长1.5米的花岗岩石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
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各高2.9米,宽4.2米,深6.6米。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地位,每个炮位两边各有一个储蓄室。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敌军上岛仍可以坚持抵抗。
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券项城门1座,控制着炮台两端唯一的通路。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险要壮观。
三远炮台与横档、永安、巩固等炮台构成早期虎门海防的第二重门户。炮台间系有铁链木桩于水中,阻碍敌船行驶;炮台火力交织,控制洋面,在狭长的江面上形成坚固的阵地。
这还只是五十年前整个虎门炮台的状况,从1885年开始左唯湘一边准备编练新水师一边加强虎门炮台的防御。淘汰了大批老式火炮,改装从英国采购的新式后膛火炮,在沙角和大角炮台分别装有英国12英寸(30.5cm)25倍口径的MarksI型巨炮3门和一门,这种十二英寸的巨炮重43.8吨,最大射程8600米,弹丸重324公斤,初速583米每秒。
其实这种火炮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当时战列舰上采用的主炮,比如Colossus、Conqueror和Collingwood号就采用了这种火炮的改进型号。此炮和同时期北洋采购的德国克虏伯12寸套箍炮比较起来,在射程和初速上有优势,但是重了十几吨,整体上说算不上有多先进,但作为炮台炮来说是足够使用了。
这还只是虎门炮台上口径最大的火炮,像镇海号上采用的4毫米速射炮沙角和大角炮台也安装了十数门,再加上6寸炮和5寸炮,整个虎门炮台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而在这之后还有的沿江的三远炮台做支撑,虽然三远炮台地势不高但装备了大量速射火炮封锁河道。整个虎门炮台呈一个正三角形牢牢的把住了珠江口,可以说比北洋水师的旅顺和威海基地防御都要强,任何想要硬闯的敌舰都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当然这不是说虎门炮台就完全无懈可击,早先向菊太郎不就靠着一艘小船成功的溜过了这条死亡防线,可是这样的经验对于李俊荷和“南瑞”号来说毫无意义。向菊太郎之所以成功那完全是有心算无心,毕竟当时谁也想不到日本人会千里迢迢的赶到南海来找抽,炮台守卫官兵警惕性不足也是正常。但从那之后虎门炮台就被左唯湘严厉的整顿了一遍,方慰先此次又是志在必得,想要溜过去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说李俊荷真的有那么一点期待的话,那就是他希望水师的几艘炮艇能恰好在此处巡逻,只要遇上了它们事情就好办了。但李俊荷可没把希望全都放在这上面,毕竟水师的大部分主力已经出海进行远航训练,唯一的几艘炮艇也多在崖州巡逻,眼下的黄埔基地里恐怕只有一艘还没服役的“粤雷”号,指望正在调试的粤雷号出海巡逻实在是不现实。
在这种坎坷的心理下,李俊荷带着“南瑞”号是一点一点的往前蹭,而他没有想到在虎门炮台有两个人心情比他还要坎坷。
“老方,你派出去的人到底可靠不可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