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惊闻和惊喜(下)(1/2)
“呵呵!”王纬点点头笑道:“这很好!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说明你比一般人心智要坚毅。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隐秘的事情哪怕就是你无心撞上了,就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发誓什么都不会说出去,但也不足以让人放心。”
李俊荷黯然道:“下官知道。”
王纬忽然又笑道:“所以你才极力封锁消息,而且刻意的避开雅怡对吗?”
李俊荷点头道:“是!”
王纬站起身盯着李俊荷道:“你以为你避得开吗?”
李俊荷正色道:“可能避不开。”
“呵呵。”王纬忽然又坐下了,“那你为什么不将赵卫君灭口直接掩盖以掩盖真相呢?要知道这最简单最直接也最安全!”
李俊荷不动声色的回答道:“大人,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西方的谚语?”
王伟一愣不知道李俊荷为什么会忽然说这个,但是现在他可没有一点轻视的念头,因为他知道李俊荷绝不会无的放矢。
“说来听听。”
“西方有一句谚语叫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来掩饰。”
“哈哈哈哈。”王纬忽然很高兴的笑了,他完全明白了李俊荷的意思,这不禁让他更加欣赏这个毛头小子了。
“你倒也光棍,你就不怕现在撒谎今后连撒谎的机会都没有?你就一点都不害怕?”
“怕!但是家师在下官来广州之前曾经送了四句箴言,下官时刻谨记于心不敢违反。”
王纬笑道:“我记得彦轩曾经提过你是永观先生的高足,永观先生都对你交代了什么?”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可句话可不是王维国的创造,这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的心学四诀,是什么意思呢?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分善恶,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自己的好恶,也就有了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诸求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