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头绪(下)(1/2)
出了船舱,李俊荷、田辉和夏哲三人各奔东西,田辉的任务的工作就是在岛上的商家里闲逛,夏哲则是假装钓鱼实则监视码头上船只的活动,至于李俊荷,他最轻松,每天就是泡在三家酒楼里探听消息。
说实话这很无聊,尤其是田辉,虽然逛商店他很有兴趣,但天天这么溜达也不是办法,自然的是一肚子牢骚,自比是乡下蒙着眼睛推磨的驴,每天在李俊荷的指挥下围着几个小商人转来转去,除了扯闲谈就是查账本。从现在查到过去,每家都有足足几十本账,每本都要翻个底朝天了,这么一路看下来,田辉觉得自己的眼睛和脑筋几乎要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数字和账簿里,别说没什么问题,就真有什么问题也让人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李俊荷呢,却把这种细致的排查自比大餐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洗菜啦、比如摘菜了、比如配料啦,只有料都准备齐全了才能下锅。
一晃又一个礼拜过去了,依然是一无所获。
唯一一点收获是田辉和岛上的商家混了个烂熟,每到一家都能得到了热情款待,对于他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而且好茶、好烟供着,这架势不管你横看竖看还是斜着眼看,都是一个不折不扣地正当商人。
原先李俊荷想着可以从账户往来上搞清楚这些蛀虫交易的秘密,但随着田辉这些天的查证被打破了,没有任何问题,连偷税漏税的小尾巴都揪不到。
难道我错了?李俊荷有时候不得不怀疑自己。另外的俩人,已经彻底麻木了。
眼瞧着这半个月就过去了,一无所获的李俊荷等人越来越接近热锅上的蚂蚁”,这一次的遭遇让李俊荷是品尝到了搞情报工作的艰难,准确地描述叫“煎熬”,虽然他们前一段干的还不能说是搞情报。
煎熬,没有比这个字眼再形象的了。就像油锅里细细地煎、慢火上细细的熬。但李俊荷可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甚至有些认死理,每每心情浮躁的时候,他总是对自己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现在比的就是耐心,有耐心就会赢!
熙熙攘攘的街像赶集一般的热闹,以田辉这厮的眼光,地摊上一溜摆过去的坛坛罐罐碗碗缸缸,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可吸引人的地方,偶尔问一句,地摊上打扮不怎么样的摊主一伸巴掌就敢狮子大开口好几百好几千两,可他瞅了半天也没见这些破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有什么用。而更让他惊奇的是,就是这些破烂天天还有人抢着买,难道这个岛上的人都是疯子?
挤着人群到了天涯阁的门前,恰逢着阁里那位掌柜抱着拳,笑吟吟的恭送李俊荷出来,看那热乎劲道像送熟朋老友一般的客气和热情,这个嘛,田辉能理解。换哪家酒楼的掌柜的遇上李俊荷这种每天必到,每次都有消费的顾客也是这副谄媚的嘴脸。
“惜义,没啥发现吧?”田辉懒洋洋的问道。
李俊荷苦笑道:“有个屁,瞎坐了一上午。”
田辉也不在意:“还是去望海楼吃午饭?”
这些天来,李俊荷已经形成了习惯,上午在天涯阁,中午在望海楼,下午则在落日庄,一天进三家酒楼,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哪里来的豪客呢!说实话这些天来银子也是大把大把的往外倒,好在这些都是公款消费,不然把李俊荷他们三个卖了也没这么些钱,也不敢这么奢侈。
李俊荷也没有兴趣多谈这个,反正在哪吃不都是吃,换谁一连吃了半个月的海鲜也会觉得腻味,反正现在李俊荷对吃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了,简直就是例行公事的应付。
李俊荷和田辉溜溜达达的沿着街道向前走,沿途的地摊上的轰轰烈烈的交易场景让李俊荷吃了一惊。
“光达,这都是在买什么啊?这么热闹?”
田辉没好气的瞥了李俊荷一眼道:“青头货!”
“青头货?”李俊荷好奇的问道:“那是什么?”
田辉笑了:“惜义,我还以为你什么都知道呢!感情你也有不知道的东西?”
李俊荷可没兴趣和田辉拌嘴,他不耐烦道:“少磨嘴皮子,快说!”
田辉耸耸肩道:“所谓的青头货就是海底沉船里捞起来的古物,像什么宋瓷、青花什么的。”
李俊荷皱眉道:“也就是古董喽?”
田辉道:“可以这么说!”
李俊荷点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既然是古董交易他也就没多少兴趣了。一如既往两人埋头默默的往前走。
“好!两位公子好眼力,这对碗可是正宗的弟窑里上好的青瓷,一万两一点都不贵!”
一万两买两个碗?
这别说是田辉,就是李俊荷都来了兴趣,这么有钱的败家子可是不多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