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袁慰亭(下)(1/2)
“三叔,小侄也不知你过去是做什么的,对于治军有何看法?”
“治军?略懂一些,你说说看。”
“这大秦朝一天天被两洋所困,国力渐弱,弱就弱在朝廷的军队太差,没有一支像样儿的部队,什么禁军、绿营,早就成了饭桶!”
孙家鼐听这年轻人讲话如此狂妄,心中老大不快,当即说道:“禁军可是我大秦的看家军队,从立国至今不知立过多少汗马功劳,人人出生人死,冲锋陷阵,多次平定边疆,远征沙俄大获全胜,至于前些年与洋人交战的失败,那还是寡不敌众!”
但没想到袁慰亭只是冷笑道:“三叔差矣,当年远征安南,去了十数万禁军和绿营兵,可法兰克洋夷人据说才不到两万,哪里是什么寡不敌众!”
这话让孙家鼐是哑口无言,他不高兴的反问道:“那你说禁军和绿营弱在什么地方?”
“绿营的装备太古老、太陈旧,管理太死,指挥操练方略也太落后,不适应这新的战争的需求了。”
孙家鼐不大服气,接着反问道:“那么禁军呢,又差在哪里!”
袁慰亭笑笑,举杯与孙家鼐共于一杯,这才说道:“禁军作为陛下的亲军与绿营相比进步了一些,但禁军只能说比绿营的武器好了一些,其他的战法、管理仍旧是老一套。这一点上,两洋就做得较好,改变的步子迈得较大,装备上较先进,管理上也多采用现代军队管理方略,值得提倡,我钦佩左督师和章督师的治国治军谋略,只可惜……”
“这事不用急,等等再说吧!按你说两洋的军队就是最好的,值得推广了?”
“可以这么说,据听说在当年平定靖国之乱时,楚军、淮军就显出较强的战斗力,但说他们没有缺点也是不对的。”
“那你说楚军、淮军也要再改革改革啦?”
“不错,楚军、淮军的装备较先进,但在总体管理上尚欠缺,它属于私人招募的军队,地方势力严重,有排外情绪,调遣困难,不利于统一指挥。”
这一番话不能不让孙家鼐从几分醉意中对眼前这位年轻后生佩服,他虽然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但对于军队的了解也不少,但和这个青年人一针见血的评论来说,他这个文人还是大大的不如的。心中想着,对这年轻人也多了几分喜爱,想不到随便碰得一人,谈论起来都有如此治国治军的远见,可见,这科举考试之外又有多少人才被埋没。想至此,又想考考这人,便问道:“按你说应该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三叔,我虽不是读书做官走科举之路的料,但私下还真读了不少关于军事方面的书,对于治军略知一二。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主要在于有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军队的强弱主要在于编制管理和军需装备上。”
孙家鼐听了点点头,品一口酒听袁慰亭谈下去。
“从这两个方面看,楚军、淮军较有发展前途,章督师和左督师也很有眼光,从国外购买了全新的武器装备,军队操练上也多完全采用西方的治军方式,但管理上有点陈旧,带有明显的家长个人作风,把兵丁将勇看作自家的财产,外人不得插手,就是插手也指挥不动,不利于朝廷的统一调用。相反,这样的军队发展多了,人人各占一方,容易形成地方的割据势力。当年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就是这样的形势造成,最终架空了朝廷。而现在南北两洋不已经视朝廷于无物了吗?”
“你的意思是取消地方军队或把他们收回朝廷所有,由朝廷统一指挥?”
“这只是小侄的一人之见,不登大雅之堂,如果三叔传出去,也许小侄的命也将保不住。三叔,这实在是小侄的信口开河,不必往心里去。”
袁慰亭自知言多必失,又不知这位刚刚结识的三叔是什么人,本打算通过自己的一番慷慨陈词让这位三叔赏识,将来能保举一下。却不料,这一说到兴奋之处,竟留不住口,这才急刹车为自己开脱一下。
孙家鼐听了笑笑说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我今虽初识,但如同故人,你也别把你三叔看瘪了,我也不是那种人,靠暗中打报告往上爬的人。”
孙家鼐嘴里这么说着,心中却在翻腾,想不到,这人如此年轻竟有这等见识和远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孙家鼐如今虽然被逼迫辞去一切职务,但朝中形势也是一日多变,说不定哪一天还会重新登台掌管大权,袁慰亭这等有雄才大略之人不可被他人所用,我不如趁他如今正处于落迫之际收留府上,将来他必定感激我,为我出生人死,效犬马之力。
想到这里,孙家鼐又举杯与袁慰亭对饮一杯,颇带几分醉意他说:“袁贤侄,不是明天打算回河南老家吗?听三叔的话,别回去了,留京暂住一段时间,说不定吴大瀓很快就回来了,你这一走又不知在家停留多久,岂不错失一次机会。”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