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蠢蠢欲动(中)(1/2)
李鸿藻出了翁书平的府邸,马不停蹄的赶回了自家的住处,才跨进大门就向出迎的管家吩咐道:“马上去请孙先生,说我在书房等他。”
这孙先生是李鸿藻新近才招募入府的师爷,名玉良字瑾华,浙江绍兴人人氏,是李鸿藻同窗好友推荐与他的。说起来李鸿藻虽然也是官居二品的朝廷大员,但是和左唯湘和章鸿雁比起来他的幕僚班子可以说寒酸之极,就是和同为清流领袖的翁书平的幕府也无法相提并论。倒不是说李鸿藻是清流出身两袖清风没那么多闲钱,大秦朝的京官照例是支予双俸,而且他李鸿藻还是礼部侍郎还有另支的双倍米俸,再加上碳敬冰敬养几个师爷不是什么难事。
李鸿藻不养师爷完全是生性谨慎,多哥师爷虽然多了个出谋划策的人,但也多了份泄密的危险,这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大秦国官场之中谁能保证这些有奶便是娘的师爷的忠诚?而且李鸿藻打心眼看不起这些明明是读圣贤书却去摆弄纵横家手段的假“知识分子”,十年寒窗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不去做官却去耍嘴皮子算什么读书人!这和下九流的三姑六婆们有什么区别!更何况李鸿藻虽然表面上为人谦和有礼但实际上却是颇为自傲,在他看来自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不说自比管仲乐毅,但是自认为头脑的和见识还不是一个什么连个功名都考不取的师爷能提点的。
鄙视!这就是李鸿藻对师爷这个行当的态度。
所以如果不是同窗好友的盛情实在难以推辞李鸿藻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位孙师爷,当然接受了这也不意味着李鸿藻就会真正的用这位孙师爷。
说起来这个孙师爷也是个妙人,进了李府之后虽然被李鸿藻处处防范,但他就像个没事的人一样。既没有急着向李鸿藻显示自己的能耐也没有多嘴多舌,每天就是吃饭读书还颇为自乐,似乎是一点都对自己的饭碗不上心。有时候连李鸿藻都纳闷自己这是请了个师爷还是请了个大爷回来。当然既然孙玉良识趣他也是更高兴,反正也花不了两个钱。
如果事情一直这么发展下去,这孙玉良和李鸿藻可能成为千古师爷和雇主之间最奇特的一对,但是是金子就会发光有才能的人到哪里也不会埋没。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李鸿藻算是见识到了这位孙师爷的本事!
这还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了,其时为了冶萍公司的事朝堂上下正闹得沸沸扬扬,那一回也是孙家鼐和他还有翁书平一起商量对策,当然那一回出风头的是孙家鼐,他献的两策即便是他李鸿藻看来也是非常高明。
孙家鼐出风头自然他李鸿藻就要吃瘪,那一段时间孙家鼐在翁书平面前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简直是红得发烫。而他却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谁让他想不出这么好的计策呢!所以那段时间李鸿藻过得是非常的郁闷,回到家里也难免的发个牢骚不断。
说起来也是必然,虽然李鸿藻不待见这位孙师爷但是毕竟是同窗好友推荐来的,他也不好怠慢了人家,茶余饭后聊个天扯扯闲谈吟诗作对沟通交流还是常有的。
那天李鸿藻心情正不好的时候和孙师爷聊天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把这事给吐露出来了,原本他以为这孙玉良也就是会安慰安慰自己,但没想到他确实哈哈大笑。
当时李鸿藻就奇怪了,这有什么可笑的,所以他就追问起来:“孙先生,此事有何可笑?”
李鸿藻话虽然是说得平淡,但语气里还是流露出不快的意思,李鸿藻这是以为孙玉良在嘲笑自己。
孙玉良拱手道:“东翁误会了,晚生并没有取笑东翁的意思。正相反晚生是在笑献策的孙家鼐孙大人。”
这下李鸿藻就奇怪了,孙家鼐有什么可笑的?李鸿藻只当这是孙玉良的托词,追问道:“孙大人又有何可笑呢?”
孙玉良看了看李鸿藻反问道:“东翁认为孙大人这两策能够成功?”
李鸿藻一本正经道:“希望应该很大。”
孙玉良摇了摇头说:“晚生认为恰恰相反,孙大人的这两策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这回轮到李鸿藻重新打量孙玉良了,不过他这番打量给人的感觉倒像是在看傻瓜。不过这孙玉良也不恼火,他只是淡淡的说道:“东翁可能不信晚生的话,这样的晚生就和东翁打个赌。如果孙大人的计策成了,晚生挂冠而去就此不干师爷这个行当;但如果侥幸让晚生说中了,那东翁您就多支一个月的薪俸以示奖励如何?”
“有何不可!”李鸿藻当时是满口应承,说实话能够借着孙家鼐赶走个讨厌的师爷也不错。
当然这样的赌博李鸿藻是不往心里去的,如果不是后来果然如孙玉良所言孙家鼐的计策一个也没有成功,他还真想不起有这么件事。李鸿藻自认为是君子,既然是君子那自然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愿赌服输他很爽快的就支付的赌注,当然他也没忘记问个为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