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自作聪明(上)(1/2)
胡玉堂当然能听出来费希尔话语里的意思,不过他的理解有些偏差,他仅仅把费希尔的话当成了一种嘲讽和反击,而忘记了费希尔话里话外所流露出来的**裸的威胁。费希尔其实并不只是在反驳胡玉堂的指责,而是在告诉他:我掌握了你所有的底细,也有你全部的罪证,你最好听话跟我合作,不然我就会将你彻底的打倒。
很可惜,胡玉堂现在还只是个愤怒小青年,所以对于威胁他只是用愤怒的方式去回击:“我做的哪一点不对?黄埔学堂的宗旨就是选拔最优秀的学生,让那些资质平庸思想保守的家伙呆在这里才是最大的浪费,才是最大的不公平!他们对我的祖国没有半点用处,与其在他们身上浪费精力,不如给那些更好的渴望进步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对此费希尔是真正的无语和死心了,他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个看似野心勃勃的青年人实在不是一个从政的料,所以他只是冷笑道:“我不知道你所说的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在我看来以眼前知识的多少、思维的活跃状态来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价值,是一种最愚蠢的方法。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未来的人生充满了变数,他们的成长也几乎不可以预计。以你那种简单的数学式划分而言的所谓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胡玉堂刚想申辩,费希尔马不停蹄的继续说道:“枉你还是通晓民主和人权的开明人士,怎么到了关键的时候就把上天赋予每个人机会均等的权力丢到了一边?更何况你的所作所为就像你说的那么高尚?我问你,今年教学考试中的成绩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些明明没有达标的你喜欢的好学生,堂而皇之的挤占了真正达标的学员应有的名额?这就是你说的机会均等和从优录取?”
这一段话说得胡玉堂冷汗淋漓,他怎么也没想到在今年教学考试中搞的小手段也被费希尔识破了。在原本的考核成绩中,胡玉堂的自强学社成员们不能说一塌糊涂,但也绝对说不上好。他曾寄予厚望的骨干们一个个都是名落孙山,这既让他既意外又迷惑,按照道理来说这些本来基础较好的“优等生”没道理比不过那些入学时成绩惨不忍睹的“劣等生”。而现在这种差距又是显而易见的,那这中间肯定是出了问题。
胡玉堂也曾思考过,不过他思考的出发点并不是从客观上去寻求答案,而是主观的认为这些“好学生”只不过是一时发挥欠佳或者紧张什么的。他才不会认为那些“歪瓜裂枣”的小土豆会比他亲自挑选的“御林军”强。所以为了这些“御林军”的前途,他决定动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反正学员们考试的成绩只有以他为首的阅卷人员知道,最后公布榜上也不会写成绩,所有的考卷也都是密封存档,谁过关谁没过关还不是他说了算。
于是乎在胡玉堂的暗中运作下,被他寄予厚望的“精英”们顺利过关,原本他以为这事是天衣无缝的,毕竟以其在黄埔的权威和声望谁也不会怀疑他会公然作弊,而参与了这场作弊的也都是他的心腹,没人会出去嚼舌头给自己难堪。更何况学生们也不会有异议,因为这些过关的都是平常饱受赞誉的“三好学生”,谁会怀疑他们的成绩有假?恐怕按照真实成绩公布才会广受责难吧!
胡玉堂的想法是没有错的,干的也很漂亮,但是他疏忽了一点,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天衣无缝的作假,假的就是假的它真不了。虽然胡玉堂认为他的“御林军”不过是发挥失常,可在负责专业课教学的英国教官们眼里,他搞出的那份名单是假之又假。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批基层的教官才是真正了解学生水品的人,虽然胡玉堂的“御林军”们入学时高高在上,虽然他们积极投身自强学社的活动,虽然他们一个个表面光鲜不可一视,但是这些人还就真是红漆马桶绣花枕头。
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青年人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当这些“精英们”积极的投身自强学社的活动的时候,不可避免功课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胡玉堂推波助澜的表扬和鼓动,让他们更是觉得自己就是天才,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就可以收获成功,于是对于学习就更不上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