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暗流(1/2)
在一派歌舞升平的喧嚣中,大秦朝近四十年来年最大的突发事件慢慢的落下了帷幕。日本海军遭到了沉重打击,琉球群岛也顺利的光复,百姓们继续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官员们依旧闷声发大财,皇帝陛下也乐意见到这样的太平盛世。
一切的一切都和战争以前没有两样,似乎这场突然爆发的战争对于整个大秦国来说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既然事情已经完了,那也就不需要再多费心了。
但事情就真的完了吗?恰恰相反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就在大秦国朝野上下欢庆胜利的时候,一艘英国客轮慢慢的驶出了东京湾,如果在平时这样低档次的客轮哪怕是从横滨港开出十艘二十艘都不会引人注目,但是今天这艘船因为一个特殊的人物而有所不同。
陆奥宗光,现任日本外相,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他怎么会出国呢?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日本国会和政府的矛盾经过天皇的“圣裁”后,暂时偃旗息鼓了,表面上海军得到了想要的经费陆军也分到了好处,应该是皆大欢喜才对。
但事实证明经过明治维新起家的日本政坛的现任老大们比大秦朝那批素餐尸位的家伙眼光要长远不少。强烈的危机感使伊藤博文等人意识到海军的重建刻不容缓,仅仅三艘三景舰对于中日双方海军实力差距的巨大鸿沟仅仅只有象征性的弥补作用。日本如果没有一直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支撑,别说对外扩张就是安守本土都只是一个笑话。
不过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首先需要的就是钱,但是对于现在的日本来说过日子都显得捉襟见肘,哪里有余力去发展海军军备。但是俗话说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也有穷人的过法,已经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日本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出去借。
这说好听点这是借款说不好听点这就是借高利贷,外国的大流氓手里钞票哪里是这么好借的,没有像样的抵押或者绝大的收益,这伙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尿都不朝你这个方向尿。所以这回日本人为了筹钱,已经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必要的时候他们决定拿国内的盐税或者海关关税作为抵押。这是简直就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可眼下的日本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为了翻本他是什么也顾不上了。当然他们唯一想到的能翻本的办法也就是出去抢了,而环顾日本周围唯一富裕的值得去抢的目标也是不言自明的了。
不管说日本人是破釜沉舟也好还是破罐子破摔也好,可无论谁都不愿意摊上这么个时时刻刻对你虎视眈眈的邻居,普通人可以选择搬家,惹不起还躲不起了?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又哪里有地方躲又哪里躲得了?
事实证明十九世纪末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不讲道义强权至上的年代,要么你去征服别人,要么你就被征服,完全没有中间道路可言。而现在的大秦国上下却完全对迫在眉睫的外在危险毫无提防,甚至某些清流势力已经串通一气准备全力以赴的拆南北两洋的台。
北京城翁府,翁书平、孙家鼐、李鸿藻为席而坐,席上酒菜已是冰冷,看样子也没被动过分毫,户外的老树之上,刺耳的蝉鸣让人觉得愈发的烦躁。
翁书平意兴阑珊的问:“燮臣,事已至此你还有何良策?”
孙家鼐饮罢一杯,仰头叹道:“真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此番出策还是孙某太过于轻敌了。”
听了这话翁书平难过得几乎掩面流涕,而另一边李鸿藻却是低头冷笑不语。为何这三人都是一副颓丧的样子呢?要知道十数天前他们还是信心满满的指天立誓,全然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这么短短的十来天究竟出了什么事呢?
其先三人纠集了一干党羽依计行事,准备好好的和左唯湘过过招。先是要求朝廷督办铁厂后是要求征讨日本,原指望着能打左唯湘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原以为对于这两件事左唯湘除了硬顶就只能妥协,硬顶的话翁书平有信心给他搅黄了,而妥协的话他们也就达到了目的。
但没想到这回左唯湘既没有来硬的也没有妥协,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道奏折就把这两件事给搞定了。对于铁厂的督办问题,左唯湘只是简单的说铁厂是各方合资兴建,南洋所占股权只有五分之一,其余五分之四皆为中外商人所有,经营主导权在民不在官,如果朝廷要入厂督办恐怕名不正言不顺还有与民争利的嫌疑,若是朝廷真有兴建铁厂的意向,不如收购该厂过半的股权,这样自然是师出有名。说到这,左唯湘还非常热心的为朝廷算了笔账,说只要再收购十分之三的股权朝廷就可以控股,而这些只要再花六百万两白银就可以了。
说实话左唯湘这下是直接拿住了皇帝和翁书平等清流的七寸,皇帝好名自然是怜惜自己的羽毛,与民争利这顶大帽子扣下来他老人家当然就不敢硬来,而后面的话就是说给清流们听的,你们不是喜欢讲道理吗?那好,想要师出有名插手铁厂事务,先拿钱出来,没有钱就别多说废话。翁书平等人除了吹胡子瞪眼也根本没有别的办法,谁让“理”不在他们这边呢。
而对于出兵日本,左唯湘更是没有说一个不字,他不光是举双手双脚同意,甚至还摆出一副不踏平日本誓不罢休的样子。但是末了,他很委婉的表示,南洋这几年兴办洋务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经费,这跨海作战而且还是要征服一国,军饷、粮草、补给、枪支弹药哪一项又能不花钱?所以他希望朝廷能够拨给充足的军费,也不要多了先拨个三四百万两应急也就够了。什么时候钱到了他左唯湘的南洋大军就什么时候去踏平日本。
这简直就是耍赖的手段,谁不知道翁书平刚刚新任了户部尚书,谁又不知道全国的税收半数都进了南北两洋的荷包,他们都哭穷中央就更没钱了。没钱的话这事自然也就是不了了之。而且你还挑不出他任何毛病,你说费了半天心思鼓噪了半天,翁书平这帮清流不光只是白高兴了一场,而且由于开始发动群众得太过于彻底,现在事情又砸自己手里,可是大失人心的。而清流一派向来就是靠“人心”而立足于朝堂,于是翁书平不得不紧急召集他最为倚仗的左膀右臂共商对策。
“难过”了一阵翁书平突然抬头问道:“难道当今之世竟无人可以除贼了吗?”
“当然不是。”李鸿藻笑了。
翁书平赶紧问道:“兰孙,你有何良策。”
“良策没有,笨办法倒是有不少。”李鸿藻一边说一边瞟了孙家鼐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