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特别海防舰(四)(2/2)
伊藤博文的这一番话是说得捶胸顿足声泪俱下,效果嘛,马马虎虎!至少海陆军双方没有再火并了。不过对于预算,这两伙人还是谁也不松口。那真是该悲痛的时候悲痛,该反省的时候反省,该吵架的时候照样吵架。
连续几次会议这么开下来,唯一的结果是把中间的和事佬伊藤博文给气病了,一不做二不休,这位老大也不管了,随你们吵去。也不和你们商量了,反正也商量不出什么东西,老子我乾纲独断得了。于是乎伊藤博文就按着自己的想法把修改版的《海军特别造舰案》再次递交给了国会。
这个修改版的《海军特别造舰案》比前一个版本变化不小,首先就把造舰预算缩减了800万日元,只提出了1200万德预算,建造的对象也变成了白劳易设计的“特别海防舰”。
按照道理说,国会看到内阁的老大退让了,也削减了不少经费,也该高抬贵手给伊藤博文留点面子。可是没想到民党这回还真是要破釜沉舟一定要把政府预算削减下来,还真就不给伊藤面子了。
说起来这里面也不全是伊藤的错,首先桦山资纪这厮就在里面帮了倒忙,这位老兄大马金刀趾高气昂的跑到国会讨论海军预算的专门会议上长篇大论,发表了后来被称为“蛮勇演说”的著名演讲:“……无论是萨长藩政府,还是别的什么政府,保护国家今日之安宁,既然与四千万生灵无关,那么如果保护了安全,又是谁的功劳呢?”
这一番话说下来不易于火上浇油,本来就是你求人家的事,你还搞得自己是大爷人家是孙子似的,就冲你这态度人家也要给你否定了。果然在民党的主导下这个《海军特别造舰案》不出意料的又搁浅了。不光如此,国会不光不给军备预算的钱,连带着还要削减全国官吏的薪俸。桦山资纪这回还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好家伙,事情已经闹到这个份上了,不管是日本国会还是内阁都知道这回的事不可能善了了。既然要玩狠的,而伊藤内阁里本来就都是群逞勇斗狠动不动就拔刀子的主,预算案被否定的当天,伊藤内阁就向天皇控诉国会违反宪法;而国会的那帮人也没客气,他们也向天皇控诉内阁不执行国会决议。俩伙人纷纷都要天皇出来主持公道。
那日本的这位天皇陛下会向着哪边呢?
要知道这个,首先要了解了解这位睦仁陛下过去的履历。睦仁幼年的封号是佑宫,他是孝明天皇统仁第二个,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
在传统思维里,日本的明治维新似乎是这位“有为”君主大手一挥乾纲独断力挽狂澜的结果,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当时的睦仁还是个十四岁的小屁孩,典型的光杆司令一个。所谓的“明治维新”理解成明治天皇的维新不准确,理解成明治年间发生的维新运动要真实得多。要知道那时候的睦仁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魄力。
因为这位睦仁陛下自幼生长的深宫之中,由女官侍奉。由于日本皇室长达上千年的近亲婚姻历史(可以想象这样繁育下来的“品种”质量有多高),所以皇室后代大多身体虚弱,睦仁也是如此。他幼年胆子极小,1864年“禁门之变”中,长洲藩兵炮轰京都皇宫,十二岁的睦仁竟然被炮声吓昏过去,以至于朝臣担心以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虚弱的天皇陛下马上会被吓死。
到了倒幕成功后,西乡隆盛等人便开始对宫廷制度进行大改革,取消了君主身边的众多女官,对少年天皇进行尚武教育,希望将其培养成维新派所需要的思想开放又尊重传统、身体强壮又崇尚武力的有为之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睦仁后来戎服怒目的“标准像”中,可以看出维新派对天皇进行的尚武教育是多么成功了。
看到这你就明白了,这位天皇陛下多半是会向着伊藤博文等维新干将。果不其然,在了解内阁和国会的矛盾之后,睦仁下达了名为《和衷共同》的诏敕,文中声称“兼**掩八荒”为“皇祖遗训”,又说“国家军防者事关重大,苟缓一日,或遗百年之恨”,提出军备建设刻不容缓,命令今后六年之内,每年从宫廷费用中支出三十万日元作为造舰费,并要求国会与政府“和衷共同”,文武官员同心协力,除有特殊情况外,这六年间都要捐献出俸禄的十分之一充当军费。此诏一发,民间纷纷响应,短短一个月就筹款103万日元。同年,在天皇的“淫威”下,日本国会通过了“七年造舰预算案”,宣布每年为海军增加投资300万日元。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自此收场,从此以后日本国会再也难再预算上卡内阁的脖子,而四不像的鸡肋“特别海防舰”也避免流产的噩运,当然数量没有造四艘那么多,只造了三艘(剩下的一艘的钱被陆军搞到了手,没办法总的给陆军点好处不是),而这三年艘船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景舰——即以日本古代和歌俳句中常常咏颂的“日本三景”——仙台湾的松岛、广岛湾的严岛和舞鹤湾的桥立(又称天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