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 总结与应对(1/2)
残破的“浪速”号缓缓的靠上了佐世保海军军港的码头。伊东祐亨、东乡平八郎、上村彦之丞、长野村贞、内田正敏、柴山矢八和副官迈着沉重的步伐重新回到了日本的土地上。和半个多月前离开日本时的意气风发和踌躇满志相比,这些日本海军的中坚力量们一个个显得心事重重和无比的沮丧。
想想也是,倾全国海军之力的突然袭击,不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说,还赔掉了十几艘战舰外带一个少将和一千多官兵。对于海军来说,船沉了还可以买可以造,但是十数年精心训练出来的官兵就这么丢了,短时间想重新培训出来是不可能的。
码头上,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海军省官房主事山本权兵卫带着一干部下列队迎接这些大难不死的“勇士”。伊东祐亨舰队的五名代表穿着烟熏火燎满是尘埃的军服,显得是精疲力竭。伊东祐亨做了长篇汇报,报告按照日本的传统冗长而又紊乱,最后以一句真诚直率的恳求结尾:“战斗失策,忍辱生还,唯望哀仇一念,卑职与各舰长原亲手雪耻,但不知何以如愿,原长官赐教!”
桦山资纪似乎是被打动了,他热泪盈眶,重重的点了下头。
上村彦之丞乘机为伊东祐亨开脱。他描述道:当战斗结束,全员转进的时候,伊东祐亨准备切腹谢罪。这时桦山资纪打断了他:“不!不能怪伊东君,此次失利非战不利,实乃天数。如果说有人要为败北切腹谢罪,那也是我。”
好一个非战不利,实乃天数。日本的失败真的就只是运气的问题吗?虽然有许多的人试图强调运气在海战中作用,但实际上所有的战例中幸运之神垂青交战双方的次数是大致相等的。日本可以抱怨“畝傍”号的“不幸”遇难,也可以抱怨“八重山”那枚倒霉的定神失败的鱼雷,更可以抱怨决战夜晚那糟糕的天气。但是,这些都只是运气差吗?
“畝傍”号头重脚轻,本来就是一艘设计失败堆砌武装的畸形产物,这样一艘劣质产品能在海战中坚持那么长时间,日本就该喜破后脑勺了,还提什么不幸遇难,这种说法简直让人反胃。
再说“八重山”的鱼雷,没有陀螺仪的时代,鱼雷本来就不是一件可靠的武器,能击中“西江”号和“镇海”号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定深失败纯粹是个人疏忽和技术问题,说是不幸恐怕有妄图开脱的嫌疑。
至于天气,难道南洋水师不是在这样的天气下打仗?日本就是这样,赢了自吹自擂,输了怨天尤人。要说从分兵计划一开始,就决定了日本舰队失败的命运。本来实力就不占上风,却又想当然的分兵袭击,只能说日本人太过于自信,完全没有将新诞生的南北洋水师当一回事。指望通过一场闪电般的袭击取得战斗的主动权,熟不知越是环环相扣看似精密的计划,就越不能出错。正所谓一招失利满盘皆输。而日本海军不光是从装备、到人员素质都无法胜任这种过于复杂的任务。所以说日本舰队的覆灭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反观南洋水师,虽然人员素质更差,可以说连出海的经验都基本为零。但是在绝对的装备技术优势面前,差距被迅速抹平,再加上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外国顾问团临场指挥调度,虽然赢得不算完美也不算漂亮,但对于一支新生的海军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由此可见,海战尤其是现代海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越来越是个美好的意淫。在这个纯粹比拼装备实力的大舞台上,如果不能再接再厉与时俱进,那么只能是被动挨打。而想要提升装备实力,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坚实的技术储备,那也只能是天方夜谭。而这两样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都是一穷二白,那双方又会走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先看看日本高层对于这场失利的看法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得知了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消息的当天,伊藤博文就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与会的都是明治维新中的功勋元老: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务大臣井上馨、大藏大臣前首相松方正义、陆军大臣大山岩、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枢密院院长前首相山县有朋。
“诸君。”伊藤博文首先发言:“此次对秦国的战争,我想前一阶段的战况各位应该已经知道了。虽然皇国海陆军并没有完全实现战略意图,但是期间我皇军表现出的团结一致及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足以彰显武功,我想世界各国也会对我皇军的威武大加赞扬的。”
这一番话要说除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之外,恐怕多少有点粉饰过失的意思。不过这样的空口白话当然不会得到早已明了内情的几位“元老”的热烈回应。会场的气氛很微妙,而伊藤博文也觉得有点尴尬,为了不冷场他继续说:“虽然我皇军作战英勇,但是由于秦国人的狡猾再加上有英国人的暗中帮忙,以至于我们对秦**队战斗力的估计可能有所偏颇。所以为了扭转武运,消灭残余的秦**队,我希望诸君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皇国的胜利添砖加瓦!现在诸君就可以发言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