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凶兆”(1/2)
大秦国南洋大臣左唯湘,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兴居不节,号令无时”的生活习惯外,就是酷爱写挽联了。他对此简直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挽联颇有盖棺论定的意思,数十个字的篇幅,既要总结生平,又要表达情感,兼要发表评论,不下苦功夫实在写不好。只是,可作挽联的人多为亲朋故旧,有数量上的限制,练习的机会实在不多。倘若死一个才写一幅,估计得等到熟人死光光才能练出一手好联法。
实践机会太少,逼得左唯湘想出一个损招——生挽,凡是有机会让他作挽联的师长、朋友,他都给预拟了挽联。当然,这事儿得偷偷地干,决不敢让被挽者知道,是人都晦气这个。
却说靖国某年正月,左唯湘利用春假闲暇,在书房中作挽联,比他大十岁的好朋友汤鹏适时前来拜年。二人关系素来密切,汤鹏也就不待通报径直到书房来找左唯湘。说来也巧,左唯湘这时正写到“海秋(汤鹏字)夫子千古”,陡然见到被挽者现身,赶紧手忙脚乱地藏掖条幅。
而汤鹏以为他在写春联,只是好奇为啥用白纸不用红纸,便要看看写了什么。左唯湘死死捂住,可汤鹏秉性霸蛮,兼好奇心重,就不顾一切的扯过来看个究竟。不看则已,一看差点中风。好朋友竟在新春吉日给自己写挽联!这还了得,当下汤鹏拂袖而去宣布割席断交。
自此以后左唯湘痴狂写挽联的嗜好,也就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恰巧其时又出了个“江忠源千里送灵柩的故事”,据说靖国年间湖南新宁人江忠源随同乡好友邓铁松入京赶考。不久,铁松病危,便向他透露归骨湖湘之意。其时,忠源还有个陕西朋友邹君亦告病危,将后事托付给他后便咽了气。陕西近,湖南远,忠源乃将邹君的灵柩托付给其老乡,并预筹盘费,自己则雇个车,载着奄奄一息的邓铁松回湖南。启程后数日,邓也撒手归去,旅店见他携带尸体一具,不许他投宿。
江忠源到底是邵阳血性汉子,大骂一声:“难道不入殓胡乱埋在异乡不成?给我让开吧!”
遂强行闯入旅店,吩咐下人买了具棺木,将朋友尸骨安顿好,载在车上继续赶路。行经4000里,历时两个月,江忠源完成了朋友的遗愿。于是京湘两地士大夫飞函相告,江忠源笃于友道的名声一时腾播人口。
而有好事者在闲暇之余,将他和左唯湘的事迹凑成了一对,曰:“江忠源包送灵柩,左唯湘奉送挽联”,借此调侃刚刚在靖国之乱中立下了盖世奇功的左唯湘。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又或者亡羊补牢为时未完,按说左唯湘也该改改这个吓人的爱好。可他不!依然我行我素不改其乐。更加变本加厉的是,这倔老头从此之后告别了地下工作,光明正大的给活人写起挽联来。凡是找他题字的,老头一律给题写挽联!这还不算完,就是家里的后辈晚进他也不放过,美其名曰提前准备。像文彦轩这样的老实人就深受其害。
左唯湘兴高采烈的对文彦轩说:“来,彦轩,看看老夫为你写的这幅挽联如何?”。
要说文彦轩也是实在拿这个老岳父没法子,隔那么些日子,就给他送几幅挽联。虽然老头的书法确实不错,有很大的收藏价值,但您老人家也得写点正常的东西啊!写这么些挽联烧了又可惜,但挂起来又实在不像话,还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文彦轩可不想跟自己过不去,以前凡是来劝老头不要胡来的“先人”无不被他“敬挽”了数遍,还是不要自找麻烦为妙。
“老泰山,此作字迹雄浑笔力苍劲,实属上佳之作!”虽然不敢劝,但不意味文彦轩就会夸左唯湘为自己写的挽联好,再怎么说心里也怪怪的不是,所以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说字不说挽联。
“哈哈哈哈,是吗?”老头笑得都能看见小舌头了,“彦轩你也觉得老夫此联是佳作啊!吾亦如此,吾亦如此啊!哈哈,老夫再给你写两副!”
囧!
文彦轩肠子都悔青了,心说:“您老还是适可而止吧!不带您这么玩人的!”
就在左唯湘拉开架势准备继续泼墨的时候,突然乐极生悲!
啪嚓一声桌上挂笔的笔架突然断了。一时间老头提笔站在折断的笔架前默然不语。
“老泰山?老泰山?”文彦轩本来还暗自偷乐,但一看情况不对赶紧上前查看。
“哎……”过了半晌左唯湘才长叹一声:“此笔架乃先师遗物,已经追随老夫二十余载,没想到今日……”
“老泰山不必难过,此笔架修一修还能再使,不必……”
“你不懂!”左唯湘摇了摇头,说:“此笔架非同小可,当年靖国之乱乍起,南京之役,大将军赵文斌遇刺身亡,此笔架断过一次。先帝殉国之日,它又断一次。而今日再断恐非吉兆阿!”
文彦轩惊呆了,他可没想到老头手里还有这么个“宝贝”,不过此种神怪之说他是断然不信的:“老泰山不必过虑,想来此笔架年深日久,木质已经腐朽断裂也是常情。何况夫子有言: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是不语,但不是不信阿!”左唯湘扔下笔管,心事重重的走出书房,抬头仰望苍穹,只见一片朦胧的星云之中,只有轸宿在闪闪发亮……
“敌舰转向!”
桅杆顶上瞭望手大声叫道:“航向30°!速度6节!”
“将军,日本人第二次转向了!”李德曼提醒道。
“知道了!”费希尔的反应很平静,“距离?”
“大约五十链。”
“告诉各舰,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备开火!”
“是!”
时间走到下午四点二十一分,南洋水师的九艘战舰以12节的速度朝东南方向的137航向开进,而在他们西南方的日本人也开始了第二次转向,他们稍稍将航线又往北拨动了15度,如果不出意外二十分钟后双方将以120度的交角迎头交战。
“长官,我们的速度太慢了,按照现在的航向,恐怕抢不到有利的射击阵位!”坪井航三的参谋不安的说道。
坪井航三不置可否,他当然知道以现在的航向,到正常交战距离肯定会吃亏。那时候,虽然秦国舰队没有完全占据T头的有利位置,但总体来说,以侧舷的火力来扫荡他的舰队还是很轻松的,到时吃亏的肯定是他。
坪井航三从来就不愿吃亏,之所以保持现在的航向,他自认为是一种谋略,一个引诱秦国舰队上当的诡计而已!他很清楚,与秦国这样速度占据绝对优势的舰队打仗,想要取得理想的结果,位置将非常重要。以他的那些“老弱病残”而言,在这场位置争夺战中失败了,那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很简单的计谋,他就是想让秦国舰队保持现有航向而已,既然现状有利于秦国人,那么不愿意做出改变的肯定也是他们。这些傻乎乎的秦国人绝对想不到,我坪井航三还会转向,而且是在一个你们绝对想不到的时候转向!
“距离三十二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